第4部分(第2/4 頁)
“若不是夢想的燭光照亮眼前晦暗的道路,我們是無法前進的。”一個人有了夢想,才是有希望的。一個人有了對夢想的堅持,這個人才能擁有燦爛的現實。郭暉12歲時因誤診延誤治療而導致高位截肢。最初的日子裡,她只能賦閒在家,後來一位老師給她指明瞭路:參加沒有圍牆的自考,學習不用奔波的英語專業。郭暉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投入學習,夢想著走向知識的最高殿堂。她先後拿到自考專科、本科文憑,後來參加研究生學習,取得了碩士學位。
為了能到夢想的北大讀書,她冒昧地給北大外國語學院沈泓教授發信,詢問報考博士生事宜。沈教授的鼓勵,讓郭暉堅定報考北大博士生的決心,最終她以專業第一名成績成為北大百年曆史中第一位殘疾女博士。
郭暉曾經翻譯了一首名為《夢想》的詩:“牢牢守住夢想吧,因為如任夢想夭亡,生命就是一隻折翼的飛鳥,不能飛翔。”現實中,我們每人都有太多的夢想,到北大讀書就是不少人的夢想。無論你是中學生、大學生,乃至走向社會,只要敢想、敢做,牢牢守住夢想,就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實際行動
很喜歡徐靜蕾導演的電影《讓夢想照進現實》,正如片名所說,有了夢想還要有實際行動,只在那憧憬,夢想永遠只會留在腦海中。
熙熙攘攘的北大康博斯西餐廳裡,我的朋友——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夏軍給我講述他的PK路。他生在安徽農村,年少時家裡窮,他只好選擇了讀中專,後來參加自考取得大專。為了補習大學英語,他在3個月內惡補了全部課程;為了學會圍棋,一個暑假,愣是用泥巴做出棋子,靠著一本棋譜成為班裡“高手”。
夏軍說:“在現狀下做到最好,絕不後悔。”這是他時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話。正是憑著這樣的信念,讓他從農村走入城市,從中專邁入博士。
“心動不如行動”,有了心儀的目標,就要像夏軍所說的那樣,積極投入行動中。如果立志到北大來讀書,OK,無論你現在是在讀中學,還是讀大學,還是工作,都沒有關係,規劃好行程,立刻投入行動吧!
曲線救國
直線距離固然近,但曲線也有其弧度美。
一次偶然機會,我認識了徐曉東——北大外國語學院博士生,一個年過30歲的“非土鱉”。坐在北大萬柳博士生宿舍裡,書桌上到處堆放著英文原版圖書,他給我講起他的求學經歷。
徐曉東生長在江南小鎮,自幼憧憬能到最好的大學深造。雖然他很聰明,但高中成績嚴重偏科,導致高考敗走麥城,無奈走向打工生涯,但他沒有扔下課本,隨時尋找學習機會。後經人指點,他報考了自考英語專業,因狂愛英語,第一次考試,便取得專業課全省最高分。
自考本科畢業後,他仍不甘心,畢竟這是沒有圍牆的大學,他沒有忘記兒時的夢想。他帶著簡單行李,來到省城杭州,開始了向浙江大學的衝刺。第一年衝刺失敗,第二年他終於成功。浙大三年碩士畢業後,他順利留在浙江財經學院當老師。在別人眼中“這下總該安穩了吧?”徐曉東在工作幾年後,卻決定考北大博士生。數年積累,他一舉成功。
自考專科、本科、浙大碩士、北大博士,繞了三道彎,徐曉東了卻了兒時夙願。最近市面上有本《一路保送到北大》的書,在北大“土著”中,這樣的典型不少,無疑他們是幸運的,沒有經過坎坷。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順利,如果一下子不能完成大目標,不妨把目標拆成若干小段,踏實走好每一步,當有一天你實現大目標時,你會發現在彎路中也撿到了更多“金子”。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五章 北大保安講論語
曾經有一個出身卑微、名叫赫瑟爾的英國窮孩子,卻對星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做出一塊理想的觀察鏡片,竟用自己的雙手磨了近200塊玻璃。有一天,他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終於發現了即便是當時具有最好裝置的天文學家都沒能夠發現的喬治·西特星的軌道和運動速度以及土星的衛星環,引起了整個社會的極大反響。夢想像是生命的一支火把,照亮了赫瑟爾的天空。
行走在北大里的人群,並不都是北大師生,還有很多如赫瑟爾般的北大追夢人,北大一直遵循著“相容幷包”的思想,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草根,只要有能力,北大都會給你一個展示的舞臺,為夢想打造明天。
謝景偉
2007年5月的一天晚上7點,理教124教室掛出了“首都保安員,北大講論語”的標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