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3/4 頁)
讓天啟不住點頭,大有對周延儒另眼相看的意思。
這天錢謙益和周延儒來到乾清宮,正值出了幾天太陽吹了幾天風的怪異日子,天啟在一個長廊裡跟兩人談話,這讓錢謙益感到很意外也覺得不是好彩頭。錢謙益想著自己跟周延儒到南京一帶去了三個多月,皇上不在正殿裡召見而在長廊裡見兩人,說明對兩人所探明的情況不是很感興趣。果然不出所料天啟一開始就對兩人的結論表示很平淡,沒有聽到好訊息很激動或者做出很有興趣的樣子。
天啟的態度可能出乎錢謙益的意外,但是周延儒不這麼看,周延儒認為皇上的態度很是正常,因為他們查探回來的結論本身就不是很難,而且據他的同鄉說楊漣在去年回來時就已經把事情經過報告給了天啟。周延儒的這個同鄉告訴他說楊漣不但發現了問題所在,還與人商討想出了一個選人不如選事的點子,這話就讓周延儒擔足了心。
自己兩人又是化裝又是裝小官,最後探查出來的情況還是別人早就查探明白的,皇上沒斥責自己兩人偷懶已經算是心情很好了。假如天啟知道錢、周兩人沒怎麼做實事還回了一趟老家,對他們的印象恐怕就會大打折扣,在周延儒好歹也當過狀元一兩點急智還是有的,他立即想到一個辦法表明自己還是很用心地在做事。
470 人論兩選(下)
周延儒的辦法就是把楊漣的辦法變換一種方式說出來,這種變換還要不露痕跡要讓人認為是自出心裁,雖然現在沒有什麼智慧財產權的說法,但是堂堂狀元讓人譏諷為拾人牙慧也確實有失臉面。楊漣認為現在的大明搞選舉時不具備直接選人的條件,因為女子不願意出來選而男子好多又不識字,因此他建議選人不如選主意。楊漣的意思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做事的風格也不盡相同讓百姓無法明白其為人,不選人改為選主意之後,無論誰當官都按那個主意來就差不多。
楊漣給天啟的建議雖然沒有公開宣佈,但是也被傳揚得紛紛揚揚的,周延儒回京後得到這訊息就很上心,因為他不是東林黨沒有靠山必須自己照顧自己。倒是錢謙益身為東林黨的後備主力沒怎麼重視這事,他一回京就有人把楊漣的事主動告訴他,錢謙益聽了楊漣給天啟的建議後,略微一想就拋之腦後不再管,這說明世上很多東西都是來得太容易反而不會珍惜。
錢謙益和周延儒在乾清宮外的長廊裡跟天啟說了幾句後,天啟就問他們除了發現男子的識字率不足的問題,還有女子多半不願意拋頭露面參加選舉兩件事後還有沒有新發現。天啟問這話的時候雖然口氣很淡然,但是也明白流露出自己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很忙你們有什麼就快說沒說的就回去該做什麼做什麼。按說天啟也可以不召見他們讓他們去政務院說明情況就可以,但因為前一陣剛剛在楊漣面前表揚了錢、週二人,見一見他們讓大家知道自己很重視。
錢謙益也不是沒有能力繼續深挖,他只是存了一個小心思怕得罪楊漣,他覺得查明這兩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後也就夠了,再查下去比如查到另外的問題,那就是節外生枝會讓楊漣擔個失察的名頭。現在天啟問他們還有什麼新發現,錢謙益當然不能憑空亂說,只好沉默不語等天啟表示召見結束。他想總不能把自己在吳中找女人的事說出來。兩人都趁機回了趟老家在家裡過年,沒有人會不近人情地追究他們,但是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喊出來。
與錢謙益的無助相比周延儒卻是胸有成竹,他見天啟問起於是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皇上,臣和錢大人在蘇州、湖州一帶察看了一番後又分別回到各自的老家看了一下,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有一些想法,不過都不是很成熟不敢輕易上奏,現在皇上見問臣就斗膽說出來,說得有不到之處請皇上見諒。”
周延儒這話一說連錢謙益都比較佩服了,首先把兩人趁機回家過年的事明明白白說了出來,打的旗號是順便看一看有個比較,這算是亦公亦私不怕人知道,錢謙益也知道天啟只討厭假公濟私的人,對這種公私兼顧的事不會太在意。周延儒這麼一說就算是在天啟面前掛了個號,今後再有人拿這事說事也就不算什麼了,一句話連皇上知道了都沒有說什麼,請問你算老幾在這裡揪著不放?
周延儒敢這麼說肯定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準備,兩個人同去同歸居然不通氣,這就讓錢謙益心裡非常不痛快。覺得周延儒揹著自己有了小心思,算是自私自利的行為也讓人感覺很不爽快,好在周延儒還把錢謙益帶了進去不算太過。周延儒這麼一說就算起了個頭,既可以多說幾點讓天啟不至於認為兩人白跑一趟,如果說得不對也可以原諒,早就說過想法不成熟是你強行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