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噢,的確是這樣。在希伯倫和中央廣場一些與世隔絕的地域,你甚至能找到完整的宗教群體……雜湊德派、東正教派、哈斯摩尼,不過都是些名字……他們實際上都……都已失去了宗教意義,並弄得花裡胡哨……僅是為了迎合遊人的興趣而已。”
“就跟主題公園似的?”
第五章
“對。”
“明天能帶我去伯特利神廟①嗎?我能借到卡其的駟撾。”
“不必,”索爾說,“我們可以乘坐學院的班機。”他頓了頓。“行,”他最後說道,“明天我會帶你去猶太教會堂。”
古老的榆樹下,夜色正逐漸聚攏。街燈次第亮了起來,寬闊的巷道一直通向他們的家門。
“爸爸,”瑞秋說,“有一個問題,自打我兩歲起,我都問過你一百萬次了——你相信上帝嗎?”
索爾沒有笑。除了他給出過一百萬次的答案以外,他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希望有一天我會。”他回答。
瑞秋學業的研究方向是關於外星及大流亡前期的文明遺蹟。在三個標準年裡,索爾和薩萊偶爾會收到鄰近但不在環網內的那些奇異星球上傳來的超光訊息,而後發信人會前來拜訪。他們都知道女兒為畢業論文進行的實地考察工作將會帶她到環網之外,到達偏地——那個時間債會逐漸吞噬掉滯留在彼地之人的生命或者回憶的地方。
“海伯利安到底在哪裡?”在瑞秋即將出行前的最後一次假期中,薩萊問,“它聽起來就像某種新型家用產品的商標。”
“那是個偉大的地方,媽媽。除了阿馬加斯特以外,就數那裡的非人類文明遺蹟最多了。”
“那你們幹嘛不去阿馬加斯特?”薩萊問,“從環網出發只消幾個月就能到達。為什麼要去一個次等的地方呢?”
“海伯利安還沒有開發成為大型遊覽勝地,”瑞秋說,“儘管這個麻煩已經出現些苗頭了。現在的有錢人都更願意到網外去旅行了。”
索爾突然發覺自己的聲音變得沙啞起來。“你是要去迷宮,還是那個叫做光陰冢的文明遺蹟?”
“去光陰冢,爸爸。我將和美利歐·阿朗德淄博士共事,關於光陰冢,沒人知道得比他更多。”
“它們不會有危險吧?”索爾盡他所能漫不經心地問出這個問題,但是他的聲調卻變得熱切起來。
瑞秋笑了。“因為那個關於伯勞鳥的傳說嗎?不可能。近兩個標準世紀以來,還沒有人遇到過那個傳說中的麻煩呢。”
“但我見過一些檔案,記錄那裡在第二波殖民潮時發生的動亂……”索爾開口道。
“我也見過,爸爸。但是那些人壓根不知道有種巨型石鰻會跑下沙漠裡覓食。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可能就是被這些動物給吃了,於是人人都惶惶不可終日。你知道謠言是怎麼起來的。還有,那種石鰻都已經被趕盡殺絕了。”
“飛船不會在那兒著陸,”索爾繼續勸解道,“你得乘船渡過草之海到光陰冢去。或者徒步走到那裡。要不然就是些別的整死人的方法。”
瑞秋笑了。“在早些年代,人們低估了逆熵場的效用,所以在其中飛行時經常發生事故。不過現在也提供氣艇服務了。他們還有一個大客棧叫做時間要塞建在山脈北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旅遊觀光者在那兒下榻。”
“你們也會在那裡歇腳嗎?”薩萊問。
“會住段時間吧。那裡肯定會讓我興奮死的,媽媽。”
“我倒巴不得那裡沒這麼令人興奮。”薩萊說,於是所有人都笑了。
在瑞秋四年的旅程中——包括幾周冰凍沉眠時間——索爾發現,儘管和以前一樣同樣是無法和她聯絡的情況,但以前她是在網內忙於研究,因而他這次比從前任何一次都更為思念自己的女兒。一想到她以比光傳播還快的速度飛離自己,全身包裹在霍金效應人造量子繭中,一種不自然的不祥感便隱隱湧上心頭。
他們依舊很忙。薩萊停止了自己的評論生涯,將更多時間致力於本地的環境問題。而對於索爾,這個時期則是他一生中事業接近巔峰的時段。他的第二、第三本書相繼出版,其中第二本——《道德轉折點》——引起了轟動,不時有人邀請他參加環網各地舉辦的會議及研討會。有些地方他是自己一個人去的,還有些地方是和薩萊一起去的,儘管他們心裡都很喜歡旅行,但在實際經歷中總會遇到奇怪的食物、不盡相同的重力、以及很快就暗淡下去的陌生太陽發出的光芒,索爾覺得多數時間裡還不如在家為下一部書作些研究。要是不得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