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1979——1981 年
用幾年的時間完成《海上花列傳》的國語翻譯。國語本評註《海上花》由臺北皇冠雜誌社出版。將原來吳語對白的《海上花列傳》(韓子云著)譯成國語,加了注評,並將原書六十四回的四回作了刪並,成為六十回本,有序言和譯後記。
《海上花》英譯本譯後記與本書第一、二兩章又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譯叢》“通俗小說特大號”上發表。英譯稿後因搬家遺失。
7月29日,胡蘭成死於日本東京,年75歲。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與李開弟在上海結婚。張愛玲 80 年代作品在大陸的版權即由李開弟代理。11 月,張葆莘《張愛玲傳奇》在上海《文匯月刊》上發表,這是三十年來大陸首次有關張愛玲的文章。
張愛玲深居簡出,連郵箱都不經常收看,極少與人相見。80年代初,翻譯家馮亦代到美國洛杉磯,透過熟人聯絡張愛玲,由於時間緊迫,未能謀面。1993年魏紹昌赴美,亦以同樣的原因,遺憾而歸。
1982 年
2 月,《關於〈笑聲淚痕〉》發表。刊物不詳,後收入《續集》。 唐文標編《張愛玲卷》出版。分四輯:第一輯收張愛玲三篇小說;第二輯收錄胡蘭成五篇文章;第三輯收《我看蘇青》及有關她們二人的文章;第四輯收蘇青文章9篇。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張愛玲年譜簡編(20)
1983 年
《殷寶灩送花樓會》(尾聲)在《聯合報·副刊》發表。
6 月,小說劇本集《惘然記》由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版。收入短篇小說《色,戒》、《浮華浪蕊》、《相見歡》。四十年代的《殷寶灩送花樓會》(加了尾聲),《多少恨》(附前言),電影劇本《情場如戰場》。書前有序言。
10月1日、2 日,《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在臺北《聯合報·副刊》發表。
1984 年
1月3日,《〈海上花〉的幾個問題》(英譯本序),在臺北《聯合報·副刊》發表。
《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唐文標主編)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 司出版。收集張愛玲許多圖片、小說初稿與有關研究文章。
8月起,為了躲避跳蚤,開始頻繁的搬家,《海上花列傳》英文譯稿就是在搬家過程中丟失的。
1985 年
夏,與林式同見面,委託其安排搬遷事宜。
2 月,柯靈的回憶文章《遙寄張愛玲》在《香港文學》第 2 期發表,對研究張愛玲有歷史文獻價值。《傳奇》由上海書店影印出版。
1986 年
2 月,小說集《傳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排印,前附作者像。《半生緣》由廣州花城出版社翻印出版。
11月,後母去世。弟弟退休,搬回父親和後母居住的小屋。
12 月 27 日起至次年 1 月 18 日,《小艾》在臺灣《聯合報》副刊連載。
1987 年
2 月 3 日,王禎和在“臺視”答記者問,回憶 1961 年張愛玲的臺灣之行,這篇題作《張愛玲在臺灣》的訪問錄後來發表和《聯合文學》29期。
3 月,《流言》由上海書店影印出版。《聯合文學》第29 期推出“張愛玲專號”發表港臺研究張愛玲文章多篇。《十八春》由江蘇文藝出版社重印,署名張愛玲。《半生緣》由花城出版社重印。《愛默森文選》由北京三聯書店重印。
5 月,《餘韻》由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版,收入舊作散文《散戲》、《中國人的宗教》、《“卷首玉照”及其他》、《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我看蘇青》、《華麗緣》、小說《小艾》,後兩篇略有改動。
1988 年
煩擾張愛玲兩年的面板病治好,在洛杉磯的Lade ST。 公寓安頓下來,重新有了安定的生活。
《續集》由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版。收五十年代以後的作品散文《關於〈笑聲淚痕〉》、《羊毛出在羊身上》、《表姨細姨及其他》、《談吃與畫餅充飢》、《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電影劇本《小兒女》、《魂歸離恨天》, 短篇小說《五四遺事》中、英文字。另有自序。
5月,臺灣記者戴文采為接近張愛玲造成“垃圾事件”,張愛玲得知後立即搬家,遷居林式同介紹之Lake St 公寓。
198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