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醵擠⒃從�*的道理吧。王淵因跳草裙舞而又紅到文壇,較諸小報上的其他幾位女作家並無遜色,張宛青在本報寫《紅鸞喜》,其描寫男女之間愛慾情形,倒也不下於男作者如何家支。至於丁芝,在三位之間,一望而知她的構思和辭藻都比較直率,可是也究竟能握筆;比起歐陽莎菲來,我要不免為屠光啟遺憾,若是他對文藝有一些愛好的話。(《光化日報》) 。 想看書來
二、女作家的面孔(3)
看女作家
商朱
我和我的朋友又一天騎著腳踏車在街上玩。老遠我看見兩個窈窕的背影。我說那一定時張愛玲。我的朋友向來是張愛玲的喜愛者(我指文章),他很好奇,因此主張追上去看,他看見的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只不過臉上多一付眼睛,他變得很失望,“因為”,他說,“我想看她是怎樣的奇裝異服。”而事實那天不過穿了一件普通的旗袍。
我以為普通讀者仰慕一位作家的心理也是這樣的。真實與幻想之間有一段頗不短的距離。美的無限的境界便是在想象。張愛玲的散文美於她的小說,初期的小說又美於她近期的。有許多讀者被她的作品所*,以為她必是一個美人,,至少和她作品中的人物一般美。少數人把她想成一個怪腔的女人,這也是他們在讀她的作品時所有感覺所產生的。因為她的文字的美,便美在怪腔。這怪腔更流散在她的奇裝異服的設計上。用正常的美的標準來講,它是第一流的散文作者,次流的小說家,她的服裝式樣設計卻尚未入流。美的無限是在想象中的,它可以用文筆和畫筆表現,卻不能用服裝的形式,因為那是另一種藝術,所以張愛玲不如把這工作留給專家(如紅幫裁縫)做。(《光化日報》)
談女作家
錢公俠
作家本來是一個普通名詞,與木匠,買辦,理髮師,部長之類相同。可是由於一些人對於文字生活,看得又清(清者苦也)又高(崇高也),所以認為作家是一種了不得的人物,連真正的作家,也不敢以作家自居,而有人稱了旁人一聲作家,更要大不以為然,加以譏笑道,“他(或她)也算得作家嗎?他要算作家,什麼人都成作家了!”可是由誰曾經聽見人說過,“他也算理髮師嗎?他也算買辦嗎?”恐怕未曾有過。
現在我要說說幾位女作家了。第一個我要說的便是王淵女士,她彷彿到社會上來是逢場作戲,在舞臺上便是打花鼓的女子那樣熱鬧、活潑而極有風趣的角色。她對於男子不談什麼平等,卻不知不覺在跟你打對仗,自然而然你要將她看作揖個同伴,不比你高,也不比你低。第二個我要說的是蘇青女士,文如其人,是一個生命力極強的人。她的文章裡面竭力說女子吃虧,她在生活上就絲毫不肯吃虧,你如果和她有什麼爭執,她準會爬到你的頭上來。她整個的人和《結婚十年》一同從閨房裡滾到十字街頭,使大家吃了一驚,等到你驚魂甫定,她已捧著那本《結婚十年》變成了一尊銅像,你要推倒她,已經萬萬不能了。第三個是張愛玲女士,她至今是一個象牙塔裡的閨秀。她對於社會曾採取一種孤立主義,遠遠的站開著,絕不與人纏夾,因為她沒有蘇青女士那種潑辣大膽,也沒有王淵女士那種渾然無我的感覺。人家看她,彷彿又遠又高,而她就在那遠處高處奏出人間天上的音樂。讀者諸君,我為什麼忽然談起女作家來呢?因為語林小冊表面,就有幾位女作家的文章,除了蘇王以外,還有陸小曼女士和悠冰女士;在她們的文章裡,可以看出她們的人生。(《大上海報》)
女作家給我的感覺
文海犁
現在是女作家出風頭的時候,男作家在沒有資料可寫的當兒,談女作家也頗有生意眼的。
因之,我也說說女作家的作品給我的感覺。
張愛玲似北京紫禁城頭的玻璃瓦,有著雍容華貴的氣息,以及飽歷滄桑而細微的傾訴一切的脾氣。
二、女作家的面孔(4)
蘇青的文章像月經帶,像小孩的尿布,像縫窮婦的破布籃,雖然平凡,然而也夠大眾化的。
丁芝頗似一根甘蔗,筆調老氣橫秋,然而甜蜜蜜的。
姚玲呢,是有著都市女人的敏感,套一句新感覺派說:她是化為指甲油的鳳仙草,點在翹起了的鏤空的銀色皮鞋縫中的腳趾!
張婉青,則正如自己筆下的“煙荷包袋”一樣,有濃郁低刺激味。
湯雪華如一雙老布鞋子,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然而有種素淨的美,陶姐兒的筆調像一根留蘭香糖,放在愛開玩笑的孩子的口中吹著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