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年間隙期間,日本人似乎還改進了他們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時,蒙古人發現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與蒙古強弓不相上下。從保留至今的圖畫看:日本人的長弓與當時最先進的英格蘭長弓有幾分相似,長約米。由於日本人本來就很矮小,畫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們所持的弓還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1)
一、向西大征戰起因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間,中亞大國花剌子模沙(國王) 阿拉烏定·摩訶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節晉見成吉思汗,其目的是為了瞭解蒙古征服金國後的真實情況。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團成員,並表示:朕為東方的統治者,沙就成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要讓商人自由通行(阿奇爾譯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隊回訪花剌子模國(居今黑海東、威海西,錫爾河南)。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見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議,雙方締結了和平通商協定。
可是事後不久,雙方就發生了兩起傷害友好關係的事件。第一件是邊界糾紛和武裝衝突。速別額臺消滅以忽都為首的篾兒奇惕殘餘勢力,正待勝利回師時,遭到花剌子模沙的追擊,一直追到謙謙州(今葉尼塞河)。速別額臺前去勸說花剌子模沙,希望雙方不要交鋒。但花剌子模沙不聽其勸告,仍然襲擊蒙古軍,挑起武裝衝突。在衝突中,花剌子模沙險些被俘,幸被札蘭丁護救脫險。此後,當哲別受命消滅西遼時,花剌子模又搶先佔領了直到訛答剌(在錫爾河上游)為止的原屬西遼的領地,挑起了兩國間的邊界糾紛。
再就是1218年蒙古大商隊被害事件。成吉思汗根據蒙古和花剌子模兩國達成的通商協議,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帶著成吉思汗給花剌子模沙的信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在信中寫道:吾人應使常行的和荒廢的道路平安開放,因之商人們可以安全地和無約束地來往(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商隊行至錫爾河上游的訛答剌城後,因守將亦納勒出黑(號海兒汗)貪財,將商隊扣留,並派人報摩訶末說,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訶末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商隊成員,並沒收其全部財物。亦納勒出黑遵照摩訶末的命令,殺害蒙古商隊成員,其中只有一人從牢裡逃出,得以倖免,向成吉思汗報告了商隊被害經過。
成吉思汗發誓要為死者報仇。但他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於是,派以巴合剌(西域人)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摩訶末國王轉達了成吉思汗的原話: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多桑蒙古史》)。摩訶末對此置若罔聞,不僅殺害了巴合剌,而且將兩名副使的鬍子剃光趕回。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產生事端,引起惡感及仇報、猛襲的原因";,使和平安寧遭到破壞(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下冊)。
蒙古使臣被害後,成吉思汗覺察到兩國關係已無法用和平方式解決,決定親率大軍向花剌子模問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軍從克魯倫河畔出發,越阿爾泰山至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畔度夏。朮赤、察合臺
、窩闊臺、託雷及大將速不臺(一寫速別額臺)、哲別、大斷事官失吉忽圖忽等隨行。畏吾兒、阿力麻裡、合剌魯皆出兵,惟西夏拒絕出兵。總計兵力10至15 萬,成吉思汗對外號稱60大軍(魏源《蒙兀兒史記》)。1219年秋,經別失八里、不剌(今新疆博羅市),透過鐵木兒懺察(亦稱松關,今名果子溝)至阿力麻裡,西行渡伊犁河,經海押立向花剌子模挺進。當時,鐵木兒懺察是非常難行的隘口。1222年丘處機去西域見成吉思汗時也透過該隘口,他的隨徒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遊記》裡寫道: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道臥,古今不許通輪蹄。蒙古大軍透過時,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理石開道,並且砍木修橋,共修築48 座。橋的寬度,可容兩輛車並行。
二、佔領河中大戰役:撒馬爾罕和烏爾根奇攻城記
蒙古大軍到達花剌子模邊堡訛答剌城後,兵分四路:察合臺、窩闊臺率師圍攻訛答剌;朮赤率師徵氈的、養吉幹諸城;塔孩率5000騎兵征戰忽氈(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