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當好,幾個月前,蒙古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和阿不裡哥為爭奪汗位而發動內戰,而旭烈兀率領十幾萬大軍東歸以助其兄一臂之力,只留下部將怯的不花率領兩萬軍隊鎮守大馬士革。忽都思得到訊息,明白這正是決戰的天賜良機,於是立刻將蒙古使臣斬首示眾,然後徵發舉國之兵,準備前往敘利亞同怯的不花決一死戰。出征之前,忽都思派信使去聯絡十字軍在巴勒斯坦的據點,建議拋棄前嫌,合力抗擊蒙古入侵。十字軍騎士們因為剛剛被怯的不花擊敗,已經喪失鬥志,拒絕了忽都思的提議,但也保證不會阻攔馬木留克大軍借道巴勒斯坦北上。
1260年9月3日,馬木留克大軍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艾因賈魯(Ayn Jalut)遇到了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大軍。雖然蒙古軍隊人數比馬木留克大軍少了幾倍,怯的不花仍然神情自若,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而他自信心感染了所有的蒙古將士。相比起來馬木留克陣營裡氣氛卻緊張壓抑,從統帥忽都思到普通士兵都有些惶恐不安。雖然馬木留克軍隊是###世界公認的勁旅,蒙古軍隊在數十年的征戰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已經成為一個神話,任何軍隊和蒙古雄師對陣都會未戰先怯。決戰終於打響了,蒙古軍隊率先發起進攻,而馬木留克陣線在蒙古精騎的衝擊之下顯得弱不禁風,很快潰退下來。
埃及新貴
馬木留克是阿拉伯語“奴隸”的意思。從公元九世紀起,阿巴斯帝國的哈里發們開始從小亞細亞和高加索地區購買奴隸,經過嚴格訓練以後,組建成騎兵部隊,由哈里發直接指揮,用以抗衡擁兵自重的阿拉伯各部落首領。後來阿拉伯各地的蘇丹紛紛效仿,組建自己的馬木留克部隊。馬木留克士兵雖然是奴隸身份,但由於深得主人的器重,待遇優厚,收入頗豐,馬木留克將領往往能夠進入政壇高層擔任職務。
公元十三世紀的埃及,本由阿育布王朝 (Ayyubid)統治。阿育布王朝是1174年由大名鼎鼎的薩拉丁創立,而阿育布王朝賴以生存的馬木留克軍隊也是當年由薩拉丁一手組建。薩拉丁的子孫一代不如一代,到十三世紀初葉完全成為阿巴斯帝國的附庸。1250年,阿育布王朝蘇丹薩利赫(as…Salih)病逝,突厥籍馬木留克將領阿依巴克 (Aybak)殺掉了年幼的繼承人,娶了薩利赫的###為妻,從而建立埃及馬木留克政權。巴格達的哈里發拒絕承認這竊國大盜,同阿依巴克發生多次武裝衝突。 1258年蒙古西征軍攻滅阿巴斯帝國,巴格達慘遭屠城厄運,使得開羅成為###世界的中心,而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從此登堂入室,成為###世界的頂樑柱。
馬木留克軍隊的戰鬥力在###世界首屈一指,原因在於兵源和訓練。每年阿拉伯人販子從高加索地區和中亞草原誘拐或綁架數以萬計的孩童,把他們送到巴格達、大馬士革、和開羅的奴隸市場販賣,而阿拉伯蘇丹們挑選素質最好的孩子,買下來送入軍事學校,成為未來的馬木留克士兵。最受歡迎的馬木留克“原材料”來自高加索的喬治亞和中亞突厥部落,據歷史文獻記載,這個時期喬治亞每年被拐走賣掉的孩童多達兩萬人。高加索山民和中亞突厥人具有粗壯強健的體魄,和好勇鬥狠的性格,是當兵的上佳材料。埃及馬木留克政權建立以後的五百年間,馬木留克士兵幾乎全部來自高加索地區。
馬木留克軍事學校有非常科學的訓練體制,孩子們先學習阿拉伯語和###教義,灌輸對主人的忠誠;長到十四歲開始接受系統化的身體和軍事技能訓練,包括熟練使用彎刀、長矛和弓箭等武器,以及基本騎術。箭法尤其受到高度重視,學員們先練習站在地上射箭,然後學習馬上射箭,最後學習策馬飛馳時的射術。基本軍事技能完全掌握以後,學員開始接受所謂“騎術訓練”( Hippodrome),即騎兵戰術單位的機動訓練。這裡學員們演練在進退迂迴等各種戰術機動中保持隊形,互相照應。
馬木留克騎兵全部是重騎兵,頭戴精鋼打造的頭盔,身披鋼絲密織而成的鎖子甲。馬木留克騎兵的盔甲比歐洲騎士的全套行頭輕便很多,但防護效果並不差。武器裝備包括一張強弓,一支長矛,一柄鋒利的大馬士革彎刀和一面盾牌。馬木留克強弓的尺寸比蒙古強弓還要大一號,射程遠,穿透力強,只是射速稍慢。坐騎是世界聞名的阿拉伯純種馬,身高腿長,衝刺速度驚人,耐力也不錯。和蒙古騎兵不同的是,馬木留克騎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馬,因而機動性遠遠不如蒙古騎兵。
蒙古鐵騎西征中的最大慘敗 艾因·賈魯戰役(2)
馬木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