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了,省委都快要搬遷到你們x市來辦公了啊。哈哈哈……”
張儉之說到最後,又轉身對蘭滄海大聲笑了幾聲。蘭滄海急忙接過話頭道:“這並不是什麼光彩事情啊。我這個市委書記感到臉上無光啊。如果我們是要上個大專案了,省委過來兩位常委親自督察,我心裡高興。現在發生這樣的案子,過來兩位省委常委,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啊。”
張儉之馬上接了蘭滄海的話道:“你們市在全省也算得上是經濟大市了,這兩年甚至有超過省城的苗頭,這很不簡單嗎。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咱們x市有一批像蘭書記一樣,敢為天下先的好乾部。現在雖然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誰也不願意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啊。當然小王莊的老百姓……真是有些可惜了。我們就是想多給他們一些撫卹金,也沒有地方給了。”
張儉之說著竟然傷感地低下了頭,好像自己目睹了那些慘死的老百姓一樣。那些渾身是泥,甚至嘴巴、眼睛、耳朵裡都灌滿沙子的老百姓,那些只有不到一米高的孩子,那些剛剛成人,尚未嘗到人間酸甜苦辣的青年……那是一個讓王清華一生都不能忘記的場景,它像一把刀一樣,深深地紮在王清華的心裡。
“張秘書長,你是不是去過事故現場?”王清華本來不想讓張儉之難堪,畢竟張儉之當初無論處於什麼目的,曾經幫過自己。但是張儉之那種虛情假意的樣子,還是讓王清華忍不住調侃了一把。
“哦,”張儉之馬上一臉尷尬,“沒有,我沒有去過現場,不過那種場景想一想都讓人心酸啊。”
“既然如此,你不覺得我們應該把整個案情查個水落石出嗎?”王清華借題發揮,“我記得宋朝的著名宰相包拯曾經說過一句話,叫‘水落石出百姓了業’,意思是當官的把冤案查清楚了,百姓們才能高高興興的幹自己的事情。宋朝距現在起碼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我們的覺悟應該比他們要高的多吧。”王清華之所以這麼說,是王清華覺得張儉之八成是給譚明月當說客的。或者是譚明月用來給王清華施壓的。
包拯的那句話當然是王清華臨時杜撰的,後來蘭滄海跟王清華較勁,問王清華那句話的出處,王清華就胡謅了一部連自己都沒有見過的書名,讓蘭滄海足足找了幾個月。王清華就笑話自己這位岳丈大人從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後,變成迂腐的老夫子了。
王清華說完,談話一下子僵持了下來。蘭滄海急忙打了個圓場道:“清華啊,從剛才的談話就能看出來。你可真沒辦法跟張秘書長比啊。張秘書長是心懷天下,從全域性的角度看問題。而你呢,只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死揪住一個問題不放。這種思路起碼就是有問題的。”
蘭滄海這句話給了張儉之一個很大的面子,當然也給了張儉之一個錯句,讓張儉之覺得,蘭滄海也是跟自己站在一個立場上的。這樣以來張儉之的口氣就硬了起來。
“清華同志啊,你還年輕,算是咱們省,也可以說是全國最年輕的副市長了吧。魄力很大,但是經驗不足。還需要多多向老同志學習嘛。小王莊的案子,聽明月同志說,你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時也給明月同志出了不少難題啊。如果你只是一個檢察院的副檢察長,你的這種做法沒有什麼錯。但你現在已經是一位副市長了。作為副市長就要有大局觀念,要把整個x市今後的發展放在心頭,要把x市數百萬老百姓今後的生計放在心頭,不能總是揪住一個問題不放。你這樣做是要出問題的,我想王大成書記也不會同意你這麼做的。”張儉之說完,沉默了一會,低聲接著道:“我可聽說,王大成書記對你的成見不小啊。你可千萬不要把一個本來平步青雲的事情,搞的雞飛蛋打啊。”
張儉之說到最後,竟然有幾分威脅王清華的意思了。
蘭滄海也許是害怕王清華說什麼過頭的話,急忙道:“張秘書長的意思是說,王大成書記也非常關心像你這樣的年輕幹部,希望你能再接再厲把今後的工作搞好。”又對轉身對張儉之道:“張秘書長,我說的沒錯吧?”
既然蘭滄海給王清華說話,張儉之就不能再說什麼了,只好點了點頭道:“蘭書記說的很有道理,王大成書記是這個意思。另外明月同志也是這個意思。希望你能夠全力配合省委和市委,把這次中紀委的調查工作搞好。”
張儉之說完,還沒等王清華開口,就轉身跟蘭滄海拉起x市過去的事情。
“x市能有今天的發展不容易啊,裘老都八十歲高齡了還經常從首都打來電話問咱們x市的發展情況。你說從裘老到王大成書記,到關鳳鳴書記,再到你,四屆班子,小三十年的功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