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呼呼地回到屋裡,抱怨說:“阿友臭小子,沒大沒小沒規矩,欠教訓!怎就不能學學他哥哥?還是小強好。”
張歆嗆了口口水,平復下來說:“娘說阿友象你小時候。”
董氏原話是笑話程啟現世報,因為程啟從小最讓她操心,最會惹她生氣。
程啟理屈,囁嚅分辨:“我哪有他那麼混?規矩上從來不錯。”
“那就是我不好。沒教他學好規矩。”程老夫人和董氏都是很講究規矩。
“不是,不是。就是臭小子不好,不好好學。”程啟諂媚地笑著,湊上前:“阿歆,你忙了一天,肩膀酸不酸?胳膊累不累?我給你揉揉。”
數年後(下)
次日,張歆剛到福壽閣,阿松就找來了。
如今,阿松已經是閩南最年輕名廚,聲望遠遠超過他名義上師父顧實。這其中,有閩南人排外護短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阿松廚藝見地,尤其是他善於推陳出新,不時有新菜式推出。
對那些受人追捧被人模仿新菜,阿松自己滿意卻很少。他痴迷創新,曾揚言不創出十道自己滿意新菜,就不談親事。
阿松生得斯文秀氣,做木匠學徒時就有小姑娘芳心暗許。買了個小農莊成了有產者後,登門說親者絡繹不絕,隨著名氣身家往上漲,女家地位和嫁妝也是水漲船高。若不是他放了那句話,阿龍阿彩能被媒人口水淹死。
比他小阿興成親了。阿樟也到了該說親年紀,偏也不著急,只說哥哥未娶。
阿龍阿彩真地著急,拿這個出息了兒子沒辦法,只好求張歆去勸。阿松對小姨話,一向很聽。
張歆不贊成早婚,二十多點大小夥在她眼裡還沒到非婚不可地步,反而勸姐姐姐夫:“阿松自己有分寸,你們何苦逼他?冒冒然娶一個進來,他不喜歡,不開心,你們不心疼?”
後來,有訊息透出來,阿松喜歡青青,拖著不談婚事是等著青青長大。
阿龍阿彩見過青青幾次。小姑娘模樣不錯,嘴巴甜,性子爽利,能幹,有點潑辣,是阿松師父女兒,知根知底,又經阿歆教導了那麼幾年,料想不差。雖然年紀小了點,既然阿松喜歡,等就等吧。
就是張歆也看好這門婚事。
青青是她看著長大,也曾費心教導,可算半個女兒,又是曉揚打小朋友。張歆希望她嫁好,別嫁太遠,以後還能常往來。
穗娘不喜歡青青,說這女孩心思太多,一家子心眼都長到她一人身上去了。
張歆聽了只是笑,心眼多沒什麼不好,明白利害,做事就不會太出格,真碰上缺心眼二百五,才頭疼。她知道穗娘最疼曉揚,又在意上下之分。兩個小姑娘總在一起,難免有些小衝突,青青性子強些,曉揚偏肯謙讓,結果就讓穗娘看不慣了。
青青和阿福原本跟著她時候還多些,張歆嫁入程家後,不好把他們帶過去,才讓他們回去跟著父母。
程家規矩大,眼睛多,等級分明。不管張歆怎麼說,青青阿福是她家奴之子,是僕。怕他們難堪,怕起是非,張歆也不好接他們來玩,只是每次過年按例給兩個孩子送去新衣和禮物。曉揚念舊,得了好東西還經常想著給青青留一份,送過去。
後來,西門外園子建起來,他們相當於分出去單過。張歆曾經接了青青和阿福來玩過兩次。
阿福是個沒心沒肺,樂不思歸,等到程啟請來武師教小強和阿友學武,張歆就同顧實說了,讓阿福跟著學。這邊留了他房間,幾時要來要回都可以。阿福學武幹勁足,一多半時間倒是在程家。
青青是女孩,心思重些,想多些,就有些不自在,兩次以後就不肯來了。
張歆知道小丫頭有些接受不了身份拉開差距,沒法彌補什麼,就有些心疼。倘若青青真做了外甥媳婦,也好大大方方地疼她,怎麼也比不認得女人強。
阿松對張歆講了頭天晚上事,張歆心驀地冰涼。
曉揚眼看及笄。第一個成年孫輩,董氏和四老爺先提出來要好好慶祝,也有趁這個機會昭告程家有女初長成意思。小一輩程大小姐婚事,兩老一直很上心,覺得第一個孫女婿,一定要把標準訂好了。
張羅這個及笄宴,自然是張歆事。阿松很疼愛這個表妹,主動說要設計一個新菜作為賀禮,這些天酒樓關門後還留下搗鼓試驗。
昨晚,只留了跟他學廚兩個機靈少年做下手,正在忙乎時,青青跑來了。
事實上,阿松不喜歡青青,還有點煩她。
他一身本事主要是小姨知道多,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