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頁)
個兒呢。
“住不住是我事,你們留不留吧?”
“留。房子蓋好了,娘先挑。”做媳婦,討好公公不如討好婆婆,何況婆婆還是借貸銀行。
董氏略微滿意,緊接著又問:“這家裡,你和阿啟,跟誰最親?”
公婆黨爭,要求兒子兒媳站隊?這話問兒子去啊,做甚麼問媳婦?她夫唱婦隨,行不行?
張歆小心斟酌,慢慢地說:“這些年,娘支撐這個家,把阿啟他們養大成人,生恩重,養恩更重。阿啟心中,最親莫過於娘了。我跟著阿啟,這家裡最親最在意,是娘。我同爹不熟,可也是一家人。對著外人,當然向著爹。”
“誰是外人?”
“家主啊。爹被他算計著,給他賣了這麼多年命,也該歇歇了。”他們成親時,家主送了一份大禮。上次接見,非常和氣慈祥,又送了兩個孩子厚厚見面禮。可張歆就是看得見他臉上用隱形墨水寫著“陰謀算計,不擇手段”,只想躲著,看準機會再狠敲兩棒。
內外有別,對方是家主,程四就是自己人了。董氏點頭贊同:“這個家主自身有多少分量,也該讓族人們看看。”
“兩位姨娘,雖然也是程家人,到底不是親人。爹是娘,就算娘不愛用,我們做小輩,也要幫忙照看好,不能推出去送給姨娘。”
董氏皺了皺眉,覺得那個“用”字有問題,想教訓兩句,卻見兒媳一派坦然大方,眼神純潔,就沒說出口。哪有敢取笑公婆媳婦?她應該不是那意思。或者,根本是自己聽錯了?
董氏少有地吞吞吐吐:“我們家事,你聽阿啟阿秀說了吧?你爹想回來,你覺著,我要不要搭理他?”
當年事,聽說了一些,拼湊了一些,知道概要。單就最早蘇姨娘之事,往重裡說,公爹背信棄義,辜負欺騙了婆婆。往輕裡說,公爹犯了一回男人都會犯錯誤,也是被人算計了。能一輩子不起賊心男人,恐怕沒有。如果不是自己母親和兄弟在旁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公爹應是沒賊膽。至於那以後——下坡路總是走得快。
事實上,張歆認為當年事,是公公婆婆一起被人算計了。公公中計,難得婆婆高瞻遠矚,適時加以利用,反敗為勝,為自己和孩子爭取到了自由和幸福。前前後後,越想,她越佩服婆婆,五體投地。這些年,公公私生活不經提,事業幹得可是不錯。
想明白這些,張歆再也不敢小看他表面憨厚笨拙老公。
如今,公爹浪子回頭,想要重獲婆婆歡心。婆婆原諒或不原諒,接納或不接納,都有足夠理由。
公婆感情問題,照理,怎麼也輪不到做兒媳關心過問。張歆就算心裡明白,也準備揣糊塗到底,可被婆婆當面問到,就不能不仔細思量。哎,婆婆竟沒有閨中密友麼?這種事竟會拿來問兒媳!
張歆琢磨著:婆婆是個有主意,會這麼問,心裡多半已經鬆動了,軟了,只是面子上還不想放下來,心底還有點氣。
事實正象張歆猜想那樣,董氏在猶豫著要不要重新接納丈夫。
時間是世上最好治癒良藥。二十年,按照自己想法生活,淡泊平靜二十年,使得原本傷害記憶都淡了。對婆婆,早年除了怨氣就是氣憤,如今都能體諒其苦心。孩子們成長和幸福,總在不經意之間提醒她曾經有過好時光。
阿啟很多地方像爹。成親之初,程四也喜歡帶著她到處跑,恨不得把他去過好地方,見過好東西,都放到她眼前,給她看。她若說兩句好話,他便歡喜得象要飛到天上。
家族,大家庭,規矩,生意,兒女,漸漸綁住他們手腳,也將他們拉開。她恨他對婆婆事事順從,氣他總被不懷好意家主騙得團團轉,惱他把總想佔便宜兄長看得比自己年幼孩子還重。她有想法,有規劃,需要他配合。他嘴上應付得好好,一轉頭又是老樣子。
他對不起她。可她也不得不承認,他對她始終不錯。他侍母孝順,可還是尊重她想法,為了小家庭利益,拒絕了婆婆要求。無論她怎樣強硬,怎樣冷淡,即使在旁人眼裡蠻不講理,他都不曾拿大道理來壓她。她讓他在族人親戚面前丟臉,被笑窩囊怕老婆,他默默忍耐,只小心討好,希圖講和。
人人都說她厲害,她也知道,換個男人,多半不能容她這麼厲害。這些年,他遠離他們生活,可始終設法庇護著她和孩子。因為他,他們生活才能平凡安寧。
孩子們沒有說,可她知道他們願望。做子女,哪個不希望父母恩愛和睦?
她再怎麼拒絕程四,他仍是她孩子父親。阿啟阿放都是孝順好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