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著我更好呢,你也可以多與人接觸一下。”
據李秋水的說法,前世的童姥因為身體不能發育的關係,所以長年躲在飄渺峰上,長時間不與外人接觸,也是她心情鬱悶,以致於心理扭曲的一個原因。
這一世小小年紀便要出來隱居,提議的人也是童姥——她實在是受不了大家族裡那種低俗的勾心鬥角和口蜜腹劍——如果她真的在那裡長大成人,只怕她會忍不住大開殺戒,把地些虛偽的人都殺個淨光!
當然,這也是因為童姥還沒有轉過性來,心態上仍然拒絕與人打交道的關係。現在她說要陪尚可一起出谷,尚可其實也挺為她高興的——其實童姥並不是個惡人,這一點不管是李秋水所說的,還是尚可自己所觀察到的,都是如此。
所以能讓童姥重新開啟心門,接受這個世界,不再一個人隱居,也挺好的。
李秋水這時也道:“師姐你別嚇唬小可,她可沒我那樣大的膽子——咱們自己不喜歡與外人相見,總不能讓她也在這裡陪咱們一輩子,那像什麼話。再說你我也很久沒有行走江湖了,出去看看,快意一下恩仇,不是也挺好麼。”
童姥“哼”了一聲:“就你會說話!”
李秋水笑嘻嘻的,聲音說不出的柔膩:“我雖的方面不如師姐,所以只能在這上面多下些功夫了。”
這話搔到了童姥的癢處,讓童姥很是受用,但她面上卻不顯露出來,只是道:“出谷是出谷,但是你可有想好去哪裡麼?難不成真的去江南!”
第四章 二拖一
李秋水笑道:“咱們兩個,前世便多在塞外和北方行事,極少過黃河,更不用說江南。左右也是無事,不如便去一趟江南好了。”
童姥卻道:“我要去看看天山。”
天山是童姥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甚至比無崖子更讓她牽掛——這一世童姥小小年紀便與李秋水到了邀月谷,她們所在的家族,也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與江湖無礙。如今世上有什麼江湖門派什麼的,童姥和李秋水都不知道。
李秋水本來也沒有開宗立派,只是機緣巧合下曾傳給鳩摩智一些小無相功的心法,所以也並不在意,只是怕童姥在那種家庭中生活不習慣,從而造成什麼禍事,所以才與她一起離開那裡。
而童姥卻還是記掛著靈鷲宮——在她的想法裡,虛竹有了自己和李秋水、無崖子三個人的內功,自然是能夠威服那三十六島和七十二洞的人的。雖然已經過去百年,但靈鷲宮其實與世無爭,只是偏安一隅,應該仍然有傳人才是,所以她才想去看看自己的傳人。
李秋水和尚可自然也明白童姥的這份心思,所以她們兩個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就算有,也不好意思開口。
不過李秋水卻知道童姥性子外冷內熱,表面上一副兇霸霸的樣子,實際上對自己的屬下卻是極好。這一百多年過去,江湖代有才人出,靈鷲宮是否還有傳人,實在是難說——畢竟靈鷲宮不像少林和丐幫,是源遠流長的主流大幫派。
如果這一次去天山,見到的是一派荒涼景像,只怕童姥的心理又會產生波動——其實童姥和李秋水,都是心理脆弱,且又不懂得為自己減壓的人。
李秋水與童姥前世互相嫉恨,但是臨終前李秋水已經對童姥了無恨意,童姥也是百感交集,這一世二人間其實恨意已經沒有多少了,相較之下,李秋水只怕還要更關心童姥一點——前一世她死在童姥之後,在心理上以一個勝利者自居,自然這一世也就更看得開一些。
所以李秋水對童姥道:“從這裡去天山,便是日夜兼程,也要幾個月呢。從這裡去江南,只要到了燕京,就能乘船南下,直達杭州。等我們在江南轉了一圈,如果能得到靈鷲宮的訊息,也就省了這些麻煩,如果沒人提起,我們就沿江去四川,然後再北上去天山。”
童姥斜著眼看她,眼中略帶譏誚之意。
李秋水當然知道她的意思,便笑道:“我可不像師姐,還放不下前世的那些東西。我的女兒嫁到蘇州王家也是前世的事了,我可沒有先去蘇州再順道去大理無量山的意思。”
大理在四川南邊,童姥自然會有這樣的想法。現在聽到李秋水這樣說,她也懶得與她起口舌之爭,只是冷笑。
李秋水也知道這個師姐的性子,也只好詐做不知,對尚可道:“你去準備一下吧,也不用等明天了,過了午我們就出發。”
尚可早知道這又是自己的事,好在經過這幾年來的女僕生活,拾掇家裡的事情對她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再加上李秋水和童姥本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