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官員和工匠們早就隨著軍隊撤到冀東郡去了。
原夏國皇宮的祁和殿中,執意不走的曹氏閉著雙目盤坐在蒲團上。她穿著一身素淨的棉布衣服,髮梳宮樣、堆鴉髻,面上不施鉛華,只在項上掛了一串珠鏈。
曹氏緩緩捻動著手中佛珠,口中輕聲誦唸:“……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畏……”是啊!因自己心存民生,所以生憂,又因有了憂患就對李元霸的大軍生了畏懼,也就有了歸降…可是,現今冀州百姓卻還是遭受了戰亂,難道自己做錯了嗎?……定定心神,曹氏接著吟誦道:“……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隨著誦聲,曹氏的面色盡歸平靜。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曹氏轉而誦讀《金剛經》,面相隱見莊嚴。……不要再執著於俗念了,世間萬物皆講因果,何須強求?……還不如放下心頭萬般雜念,潛心修行。
止觀還淨,以求正心。
“建德,你愛民如子,可我卻沒能看顧好你的子民。眼見戰亂殃及百姓,你一定在怪我吧?”曹氏面有愧色,低聲自語。但當曹氏低頭看到面前的《金剛經》,她面上愧色漸無,嘆道:“唉!其實……你也不要怨我。歸降之後我潛心修佛,明白了許多事理…凡事種種皆有因果,黎民百姓也是一樣,種下自己的因,得到自己的果。此次戰亂也就是他們的因果迴圈……而我,歸降於李元霸是我種下的因…”緩緩站起身,曹氏移步來到了前方的几案邊,拿起案上的燈盞,飄搖的燈火映照著她瘦削的面龐,“而這,就是我應得的果……”曹氏將燈盞移向了几案旁的布幔,跳躍搖曳的燈火瞬間就將其點燃。曹氏放下燈盞,微微一笑,復歸於蒲團上坐下,口中默默誦道:“……恍惚變化……或存或亡,涅…槃……!”
火勢熊熊,待得有人發覺異常,祁和殿已經陷入了大火之中。
面對眼前的戰亂,曹氏覺得自己當初歸降李元霸是一個錯誤,可事已不可挽回。她已不像當初那樣大權在握,再降李世民是不再可能了。心中懷著對百姓的愧疚,同時也覺得自己有負丈夫的寄望,曹氏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曹氏堅強,也頗有心智,可她終究是一個女人……並不是每個堅強多智的女人都可以作武則天或者是慈禧,曹氏最終選擇了逃避,最為徹底的逃避————死亡!
空蕩的祁和殿在火起之後沒能及時得到撲滅,大火越燒越烈,最後整個洺州皇宮都被波及。大火持續了整整一夜,將皇宮燒了個乾乾淨淨。而就在洺州的百姓對此感慨、傷懷的時候,長孫無忌的大軍進入了洺州。
長孫無忌雖然對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佔據了洺州感到有些不解,但這卻沒有引起他足夠的重視。在洺州休整一天之後,長孫無忌大軍奉李世民之命揮師東進,準備與已經兵臨冀東的杜伏威大軍會合後一舉攻下冀東地區。
第三卷 冀州風雲 第八章 冀州戰事(2)
長孫無忌與杜伏威大軍逼近冀東的捷報讓李世民歡喜,但同時也讓他感到了困惑:為何李元霸不作絲毫抵抗就將冀南地區拱手相讓?
李世民苦思冥想不得要領,不過,不久以後的戰報讓他知道了原因。
……
“什麼!”長孫無忌一拍几案,“糧草被劫了?”
陳洪武跪伏在地上不敢抬頭。北衙七軍中赫赫有名的左、右屯營兩萬鐵騎,竟然只逃回了自己一人!
長孫無忌的臉色已經發青。他一直渴望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尚書僕射統領群臣,可他不願意依靠裙帶關係,為此他努力地建功立業。這次對冀州的征伐是大唐在中原的最後一次大型戰事,長孫無忌要在此次讓皇帝妹夫好好看看他的能力……長孫無忌要在冀州打幾個漂亮仗!
不過好像事與願違,大軍初進冀州異常順利,叛軍倉惶逃竄,以致於唐軍完全沒有遭到抵抗就挺進到了冀東。但是,唐軍到了冀東後叛軍就開始了猛烈的阻擊,長孫無忌和杜伏威大軍再也無法向前一步。初時長孫無忌一點也不擔心,他認為這是叛軍在無路可退之後的頑抗,堅持不了多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已經兩個月了,唐軍仍然無法前進一步。長孫無忌隱約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而隨後的事件證實了他的想法。在短短一個月中,唐軍的後勤補給就被劫了三次,而此次是最為嚴重的一次!
大唐軍隊中的精銳,北衙七軍中赫赫有名的左、右屯營兩萬鐵騎竟然全軍覆沒,只逃回了左軍大將軍陳洪武和他的幾名親兵!
長孫無忌臉上殺氣蒸騰,“陳將軍,你可知此次糧草被劫的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