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其中,無數的大唐軍民在壘砌土石時被炸死、射傷。但受傷者沒有退卻,他們毫不猶豫撲倒在缺口處,讓活著的人將土石覆蓋在自己身上,為長安城壘起一道血肉城牆!
只可惜,勝利並沒有因為大唐軍民的悲壯就傾向他們。蘇定方見到大唐軍民不畏死傷,在很短的時間就將炸開的缺口合上,他立即改變進攻策略,將所有的拋石機和床弩集中向東城明德門一處發射。
至少有三百枚引火球先後被投到明德門處,在爆炸的震天巨響中,至少有千支九尺鐵羽箭射向了明德門城樓。
超強的火力頃刻之間就將明德門夷為平地!
蘇定方一聲令下,兩萬冀州輕騎立即發起了衝鋒。馬蹄在大地上翻飛,響起一陣隆隆的沉悶聲音,冀州騎軍象一片黑雲般湧向明德門。
長安城破,即便是不畏死的大唐軍民也開始騷動了!久聞冀州鐵騎銳不可擋,大唐百姓開始潰散,而大唐士兵們則絕望地握住手中的武器,像是握著一根救命的稻草。
此時,烈日狂妄地懸在長安城上空。李世民在明德門被炸開時就已知守城無望,他抬頭望向天空,怒叱:“上天,我李世民自問文韜武略,哪一點不如李元霸?天……你真是瞎了眼了!”
上天無語,只有那烈日,就如霸道的趙王李元霸,恣意地放射著灼熱光芒。
隨著冀州騎軍的進入,高聳的城牆內外,四處都可聽見震耳欲聾的吶喊聲、慘叫聲、馬嘶聲。李世民毅然脫掉寬大的龍袍,露出一身勁裝。他抽出侍衛腰間的佩刀,翻身躍上自己最心愛的白龍馬,向著已圍攏上來的冀州鐵騎喝道:
“來吧!只有戰死的李世民,沒有投降的大唐皇帝!”
……
第四卷 冀州風雲 之 較量 第二十四章 趙王登基
貞觀九年九月,冀州蘇定方大軍攻陷長安,大唐皇帝李世民陣亡。真是可惜,其時大唐隴右道援軍已有十餘萬人趕到鳳翔附近,李世民只要再多堅持幾日,戰局或可以改寫,但如今卻是大局已定。
九月十五,大唐關內道、江夏王李道宗向冀州冀北軍區統領尉遲恭請降。
九月十七,冀州杜伏威大軍阻截大唐隴右道援軍於鳳翔以西。一戰之後,隴右道大將軍段志玄死在冀州車弩鐵羽箭之下,隴右道十萬援軍潰敗。杜伏威率軍乘勝追擊,一路攻陷蘭州、涼州。後因糧草補給跟不上,一直到甘州,杜伏威所部停止了追擊。
十月十一,隴右道在杜伏威大軍的威懾下,終降於冀州。
其間,大唐黔中、劍南、嶺南三道內亂不止,徐世勣任命蘇定方為黔中撫慰大使,命令他乘勝揮軍平定黔中、劍南、嶺南三道。十一月初,蘇定方率部進入黔中。他大力採用懷柔手段,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黔中各勢力紛紛投降。隨後,懾於冀州強勢,劍南、嶺南兩道也自歸附。蘇定方在三道招撫所得計一百九十七州,百姓一百六十餘萬戶。
十一月,因冀州收伏與南詔東、北境相鄰的三道,又有南詔西境緊鄰的驃國、陸真臘成為冀州屬國,南詔王皮邏閣懾於其威勢,上表冀州請求歸附。
十二月,趙王李元霸自馬來半島經陸真臘進入南詔,親授南詔王皮邏閣誥命銀印,封其為“雲南王”。
※※※※※※※※※※※※※※
錫蘭是一個深深抓住了古代及中古旅行者心靈的地方。這個島嶼是如此的漂亮,以至於古阿拉伯人認為那是上帝對亞當和夏娃失去樂園的補償。傳說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483年去逝時,一個印度王子毗癎耶曾在錫蘭立國。錫蘭人因此認為他們本身帶有作為佛教信仰守護者的特殊使命,這裡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度。
隨著西方海洋航運的極速發展,錫蘭島因為其地理位置成為了印度半島西南部的一個重要商務中轉站,已經擁有了兩個深水港。李元霸之所以決意拿下錫蘭島,一則是向天竺示威;二則因為冀州遠洋商務要長足發展下去,就要不斷的開拓新的市場佔據更多的通商口岸,而錫蘭島就正是一個上佳的通商口岸。
此時這美麗的島嶼屬於僧伽羅王國,這是天竺的一個附屬小國,而與其隔著海峽就可相望的正是戒日王統治下的天竺。
宗剛率領的冀州艦隊已經來到錫蘭近海。擁有一百多艘巨型戰艦的冀州艦隊還沒開始攻擊,在深水港口附近遊戈的兩艘三百噸級錫蘭戰艦立時就轉舵逃竄。統領宗剛沒有下令追擊,這幾艘小船對整個戰局實在是構不成什麼影響。
其時,宗剛命令副統領安鳳翔率二十艘千噸戰艦、五十艘七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