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詞,寫了一部古今字詞對照的詞典,一邊用國家發給我父親的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兜裡裝著一把牙刷,一次次奔波於陝北與北京之間,終於輾轉將一封用英語和日語寫的上訪信交到了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手裡,才於1978年9月得以*,返回大同。然而,這一切來的太晚了,我的父親終於經不起身心的折磨,鬱悶成疾,只看了一眼大同市公安局*回同的大印,就永遠合上了雙眼。那一年他還不到66歲。
母親經歷了十年的磨難、奔波,終於回到了她原來的工作崗位。那一年她59歲,早到了退休的年齡,然而她卻又繼續工作了十年,在教育青黃不接的年代裡做了十年的英語教員。同時著手《旗妞三部曲》的構思和起草。遺憾的是她最終未能完成這部長篇小說,就因用眼過度而雙目失明,不久便帶著滿腹經綸、一腔熱望長辭於世,化作一縷青煙永遠的去了……嗚呼,長歌當哭,作為女兒的我將盡餘生精力完成其未能完成之遺願,將她幾近傳奇的一生和代表著中國老一代知識分子坎坷里程的經歷書寫於世。
前言 原作者
《正黃旗下》是長篇小說《旗妞三部曲》(望盡天涯路)的第一部,也是可以獨立成章的一部,約十三萬字左右。
《旗妞三部曲》的總主題思想是寫歷經了三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在不同年代所受的不同教育影響與磨礪成長的過程。它的第二部是《白旗下》,第三部是《紅旗下》。
《旗妞》三部曲的第一部《正黃旗下》的時間跨度為1919年至1932年。這正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我國數千年君主專政制不久,外有列強侵略、內有軍閥混戰的時期。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一些沒落的老北京八旗世家中,老一代妄圖維護舊的封建意識以及家庭模式,而下一代則受到新文化運動乃至西方文化的衝擊,面臨對自己命運的抉擇與抗爭。最終這類家庭正如徹底走向滅亡的滿清政府一樣走向崩潰,下一代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小說中老一代的主人公“燕二太太”,出身內務府一個“蘇拉”之家,由於出身低微,又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她具有樸素的改良主義思想。嫁入“侯門”,原想能夠有所作為,為中興家業親自磨製“杏仁漿”來賣;她把典房鬻地的所得悉數投入事業——開辦蜂場,她親自謀劃打理,不自覺的妄圖走上民族資本主義的道路,卻最終因勢單力薄不得不以失敗告終。她為之傾心盡力的蜂場成就了為她自己辦的一堂北平城裡數一數二的白事。
燕二老爺是這種家庭裡一個典型的浪蕩公子哥兒,吃著祖宗的俸祿,不事生機,永遠預支“快樂”。他認為:人投胎一次不容易,如果能擺譜不擺譜,能享受不享受,豈不辜負了老天爺的“美意”。 他不理解妻子的作為,妻子卻是他的生活支柱。妻子的早逝使他失去了“定盤星”,只能徹底毀了這個家,讓這個家“吹燈拔蠟”徹底玩兒完。
小說中的小一代主人公“旗妞”海蕖,是位當今的格格,誤了卯的娘娘。她從出生到十二歲離開北京為止,一方面接受這種世家濃厚的教育薰陶,同時家庭的沒落和時代的變遷,又使她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接受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和“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教育。她既受父親“得過且過”的人生觀影響,更承襲了母親爭強好勝、欲有所為的性格,形成了自身的雙重性格和矛盾人生。
這個家庭裡的另一個“旗妞”,海蕖的堂姐海榮則因幼年喪母,後又遭父遺棄。雖也和海蕖同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卻具有叛逆的性格,剛剛步入青年時代便走進了革命隊伍。
小說中的其他三個八旗世家:“佟姑老爺”能“砸穿衣鏡做千金一笑”,能把“老佛爺”御賜的無價之寶“聽了響兒”,最後卻淪為“閒等兒”。姑表親白四老爺在看出“神馬轉世報恩”的兒子純屬一塊廢料後,尚知居安思危,進入小職員的行列……
小說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沈舅老爺,他的家庭不同於他們這個世界,他一家思想開放,主張自食其力,是這種世家中的另類,也是佼佼者,這幾個家庭所走的不同的路,也體現了這個階級必然分化的結果。
小說也寫了海蕖和瑞表哥青梅竹馬的生活、海蕖和傻六兒海森、表姐妹穎鴻、穎燕、娟的天真爛漫的童年。
《旗妞兒》是以寫舊日北京旗人生活為背景,以“燕宅”的家庭為中心,寫了四個沒落旗人之家、約二十個主要人物的不同命運
故事從民國八年——即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後四個月“燕宅小一代主人公旗妞海蕖”的出生,寫到民國二十一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