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話再說回來,許多婦人,守著丈夫二三十年,不是也把頭一甩,離家出走了嗎?
為什麼?他們可能說不出來,但是當你細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他們的另一半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半。
他們有這樣的感覺,一個可能是他們自己變了,於是看另一半不再順眼;也可能是另一半確實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我們就觸及了人性最重要的部分——“愛”。
男女之愛,很妙!無論你怎麼說“愛是無條件的”,年輕時的“愛”還總是跟“性”有關。否則,你們為什麼由拉拉手到摟摟腰,到擁吻、撫愛,然後上了床? 。 想看書來
第二講 靠智慧和愛心挽回婚姻(5)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是因為這本能,使男女可以相悅,使君子可以好逑,使種族能夠繁衍。
如果人人都談柏拉圖式的愛情,都只要心靈,沒有肉體,這世上還有人類的存在嗎?年輕人的愛往往是帶有“性趨迫”的。
他們目光交流、含情脈脈,他們傾心交談、徹夜不眠。他們終於像是乾柴烈火,突破最後的防線,他們翻騰、瘋狂的達到高潮。然後呢?然後,他們睡著了,睡得很熟。
他們怎麼不繼續一直聊、一直聊、互訴衷情、聊到天亮。性愛男女最先的相處需要“性”,後來的相處需要“愛”。
有人說一對男女在做愛之後,還能彼此愛憐、百般溫存的才是真愛。在戀愛時期,也可以說在新鮮時期,兩個人精力都特別好,吃完飯可以去跳舞。跳完舞可以做愛,還有用不完的精力。
原本切得細細的水果,現在成了一整個蘋果迎面飛來。原本蹲在浴缸旁邊幫你搓背,現在已經徑自去睡,並傳來鼾聲。
那男人也一樣。原本靠在太太背後,對著耳朵吹氣,現在鞋子一甩,倒上沙發就看報。
原本說東說西,向老婆報告外面的一切,現在眼睛越過老婆肩頭,盯著電視一動也不動。
原本幫著擺碗筷、收桌子,現在兩杯酒下肚,歪在椅子上已經睡著。
原本假日拉著太太看電影、爬山,現在假日不是睡大頭覺,就是消失不見。
碰到這些狀況,無論那男人或女人都會說:“老夫老妻了嘛!幹什麼還裝?上班、管孩子,累死了,誰還有什麼情緒?”
可不是嗎?他們是倦了,因為工作慘了,因為體力不如從前而倦了,也因為眼前那個人,已經看了太多年而倦了,他們的“性”少了,“愛”也少了。
政界常說一句話“上臺靠機會,下臺靠智慧”。男女之間也可以說“戀愛靠機會,婚姻靠智慧”。
茫茫人海,偏偏遇上他,當然是“機會”,但是此後幾十年,就要靠彼此的智慧了。
只有那些能夠把“熱情如火”的戀愛,化為“胼手胝足”的恩愛,再化為“相濡以沫”的憐愛的人,才有愛的大智慧。
問題是,你必須知道你有,她不一定有;他有,你不一定有。
有些人就是沒有愛的智慧,也可以說他們沒有愛的能力。
感情!感情!他有“感”,卻沒有“情”。
抱負!抱負!他能“抱”,卻不能“負”。
沒性了,他或她就不愛了;“更年期”到了,她就粗俗了;年輕女人出現,他就絕情了。
當他們的另一半變了質,他不再優雅、她不再體貼,有一天,他們忍無可忍,想開了,便突然下決心離開。
除此之外,你必須知道人的“前半生”可能用“下半身”思考;人的“後半生”可能是用“上半身”思考。上半身的思考,是用心、用腦,那是理智的,也是頓悟的,所以當他“想通了”往往就一下子改變,再也難以挽回。
女人也一樣,多少女人在丈夫“變質”之後,為了孩子忍,忍了十幾二十年,孩子上大學入社會,女人就突然離開了。
她們的道理很簡單:“我覺得我的前半生白過了,我少女的夢想一點都沒有實現,我的犧牲夠大了,剩下一點歲月,讓我做回我自己吧!”
你看過羅伯·J·華勒寫的《麥迪遜之橋》嗎?那個女主角跟丈夫在小鎮過了平靜的一生,居然真正讓她永難忘懷的,是丈夫不在時,偶然闖入她生活的一個男人。幾天的激情,怎能換來她一生的懷念?很簡單,因為她一生太平靜,因為她的生活太枯燥,也可能因為她的老公太無趣。如果哪一天,她選擇跟另一個男人走了,你會驚訝嗎?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想想你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