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錚一楞,心說是啊,物價如何是該要個參考才對,而且最關鍵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一兩銀子究竟值多少錢。
對於這個問題,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要知道明朝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只有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
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高。《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裡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只是45兩白銀。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所以雲錚覺得對於推算古幣值,似乎還是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為好。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他趕緊搜腸刮肚地回憶了一下自己前世對這個問題的記憶,不得不說他這個文科生雖然沒本事做什麼厲害火器和那些個化學產品的本事,但腦子裡對於這些歷史類的玩意兒倒還確實有點存貨,這麼生僻的事情居然也愣是被他想起來了一些。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一頓秋風就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也就未免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他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猛宰吧。
然而,這銀子在明朝還不算貴,貴的是在唐朝。因為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去,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就是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可惜的是,雲錚現在所處的大魏朝,是原本那個歷史裡根本不曾存在的。不過這也難不倒他,按著周邊的幾個帝國分別是遼國、西夏、吐蕃、大理這樣看來,這個大魏朝所處的時代十有八九就是原先歷史中的宋朝那會兒。
麻煩的是,就雲錚的瞭解,宋朝的貨幣制度極其混亂。畢竟就算是史料記載,也是矛盾重重,甚至不同的史料互相扇耳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宋朝也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地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後世“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
那麼,雲錚也只好按比較權威一點的記載算這個賬了: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1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錢到12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2石4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462元到924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336元到672元。假定南宋銀價與北宋相差不多,那麼郭靖請黃蓉一餐吃掉了少則六七千,多則超一萬三的錢,難怪小姑娘被感動得一塌糊塗。
拉回思緒,雲錚問道:“這樣吧,咱們先說說平常的物價。比方說,現在大米、豬肉、牛羊肉、雞鴨、布匹這些的價格各是怎麼樣的?”
十三公主小嘴微張,楞了一楞,有點不知所以:“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