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受歡迎,甚至很差勁。正如我們大多數人的狀況一樣,有所求引發了羞愧感,甚至連“請求幫忙”這類字眼都會讓傑夫覺得不安。
父母和社會文化都教導我們,人生來就有瑕疵(正如伊甸園故事所反映的資訊一樣),於是我們逐漸以為自身就是有瑕疵,於是一步一步陷入缺乏自我價值的迷惘中;我們花上許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企圖成為他人心目中的模樣,企圖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以便重回伊甸園。
我們處理缺陷感的對策
我們無所不用其極,只求能逃避缺乏自我價值的痛苦,無論是在自己還是他人面前,缺點一經曝光,我們都會立即採取措施,焦急地想要掩飾,就像亞當和夏娃墮落後急於遮掩*的身體一樣。經年累月,我們每個人都各自發展出一套混合對策,用來彌補自己的缺陷,隱藏自己的瑕疵。
為改善自我而疲於奔命。我們拼命想要讓自己的身材和容貌符合媒體炒作的標準,因此將白髮染黑、拉皮、長期節食;我們催促自己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或者做運動、參加進修課程、禪修、當義工、參加座談會等等。這些活動當然都有益身心,然而,我們的行為背後潛藏的動機常常是擔心“我不夠好”。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6)
畏縮不前,寧願避重就輕、小心行事,也不願冒著失敗的危險去嘗試。我的兒子納拉揚約10歲時,有一段時間極不願嘗試新事物;他希望一下子就能擅長一切,若發現得勤加練習才能學會做某件事,就會退縮不前。我告訴他,生命中所有最美好事物都需要某種程度的冒險,犯錯則在所難免;我建議他拓展自己的視野,學習打網球或參與音樂獨奏演出,卻總是遭他拒絕。有一次我又試圖要他參與新事務,結果還是徒勞無功,他引述了一句荷馬的話(當然是荷馬?辛普森①):“嘗試是失敗的第一步。”
————————
①這句引述的話出自美國最受歡迎的卡通片《辛普森家族》中的爸爸荷馬,非古希臘詩人荷馬。
避重就輕、小心行事,代表我們希望避開冒險的情境——但是這類情境卻遍佈生命之中。我們可能不願接下領導者的職位或責任,可能不願冒險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我們可能會壓抑自己,不願表現自己的創造力、不願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不願玩樂、不願談感情。
我們總是對結果做最壞的打算。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我們絮絮叨叨地自說自話、編織妄想情節,活生生地把自己從*裸的恐懼和羞愧感中拉開;我們只關注:必須做的事、尚未解決的狀況、未來將面臨的問題、他人對我們的觀感、他人是否迎合(或未迎合)我們的需求、他人是否干預我們或令我們失望。有個流傳已久的笑話說,一個猶太母親發了通電報給兒子:“先開始憂慮吧,細節隨後就到。”活在抽象莫名的焦慮中,使我們在真正的問題來臨之前,就預先啟動思維,編織悲劇情節;做最壞的打算。
總是閒不下來。讓生活充實忙碌,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遠離痛苦之道,我們不是常聽說,某人痛失親人但是卻因為“保持生活充實忙碌而調適得很好”?如果讓自己停下來,就會有陷入不堪忍受之痛苦的危險,感到自己既孤獨又毫無價值。因此我們倉皇地試圖填滿自己的時間、身體和心靈。我們可能會購買新物品、迷失在言不及義的八卦閒談之中;只要一閒下來,我們就上網檢視電子郵件、聽音樂、吃點心、看電視,做任何事以求掩埋那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感與缺陷感。
嚴苛地批判自己。內心從不間斷的評論始終在提醒自己,我們總是搞砸一切,而他人的生活是多麼美滿。我們常常接著父母的指責,尖銳地批評自身的過失。正如漫畫家朱爾斯?菲佛①(JulesFeiffer)所說:“我遺傳了爸爸的長相、爸爸說話的模式、爸爸的儀態、爸爸走路的樣子、爸爸的想法,並且學會了像媽媽一樣鄙視爸爸。”批判自己的瑕疵,讓我們自以為似乎可以剋制衝動,掩藏弱點,或許還能改善自己的性格。
————————
①朱爾斯?菲佛(1929~ ),美國漫畫家、作家暨劇作家,自2000年開始寫童書。其漫畫作品結合了社會、政治及個人觀點,融合為極其幽默的漫畫。
總是注意他人的缺失。俗話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認為自己一向正確的人。我們愈是自感有缺陷,就愈難以坦承自己的過失,而怪罪他人卻能幫助我們暫時卸下失敗的重擔。
令人難堪的真相卻是,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