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如果青鎮上四劍圍攻的陣勢,是由五行劍陣變化而來,難道他們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
將五行變化運用到四四變化上,而且變得如此熟練嗎?
肖承遠想到過去這一段推翻的理由,心裡閃出一個決定:若知真假虛實,曲直是非,何
妨今日一試。說不定……想到這裡,肖承遠立即厲聲大喝說道;“各位休要倚仗區區一個劍
陣,便如此橫不講理,少時休怪在下手底無情,開罪於各位。”
言猶未了,只聽得錚地一聲,彈劍作響,聲如經吟遽地五支長劍,頓化劍幕重重,厲風
四起,只見數十道耀眼的青光,分從四面八方,上中下三路,一齊向肖承遠小俠攻來。
肖承遠小俠這才看出五行劍陣,確有其不凡之處。論功力,這五個年輕的道人,比起方
才那位中年道人,尚有不及之處。可是,五人如此聯劍搶攻,其聲勢之猛,足令武林第一流
高手,也要為之吃驚。
還有一點使肖承遠感到心頭沉重的,便是這五行劍陣的攻勢,和青鎮下四四變化的那一
輪攻擊,看去沒有多大分別。
肖承遠已經沒有時間多作思慮,一尺二寸長的描金白玉摺扇,交到右手,不顧左右也不
顧身後,身形疾如閃電,右臂疾伸,玉扇急湧,銀花三點,演出一招“舍利三光”,分明是
佛門降魔的一招精絕杖法,直指正面那一人。
這一招,不僅僅是快,而且是快得猶如閃電追風般,不僅僅是狠,而且是報得猶如猛虎
出柙。但是,這一招也是險得有如一髮千鈞。
五行劍陣既然是群斗的陣勢,每個人之間,其相互呼應之勢,自屬必然。
肖承遠起手一招,舍其他不顧,獨攻正面一人,其他的四劍,自然以前後呼應之勢,四
劍齊遞實招,分取肖承遠身後“對口”、“笑腰”、“鳳眼’、“命門”各大主穴,這種以
攻救攻,正是群鬥陣中最大的妙用。所以,即使本身功力稍弱,也可以在這種互相呼應的情
勢之下,搶個均勢。
肖承遠獨攻正面的同時,四支長劍如此急攻搶到,逼使肖承遠勢必不能只顧搶攻別人,
而要回身先顧自己。等到他一回身顧到自己,前面那人不僅威脅頓除,而且可以趁勢進攻。
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一齊溶化在這一個劍陣之中,攻守自如,變化萬千,武當派的五
行劍陣名震一時,是不無道理的。
但是凡事道理只能適用於平常一般,若用之於特殊,常理便不可以衡量其結果。
肖承遠武功文采,內力機智,無論他的內修或外在,均是目前武林數一數二的高手。他
雖然沒有見過五行劍陣這種群斗的陣勢,至少可以猜測到其性質之一般,所以在他決定單攻
一面的時候,他豈沒有想到其他方面的進襲? 自然不難想像到那種變化呼應的情勢。他決定
以自己的一身功力,在五行劍陣之中,鋌而走險,而來實現他心裡的一個打算。
所以,肖承遠一見劍陣發動的一瞬間,便提足全身功力,作流星閃電式的一下猛攻,技
高一籌,在相差瞬間,便有了相去甚遠的結果。
身後左右四支長劍還沒有沾到肖承遠身邊,正面的那人,便已經吃肖承遠一招“舍利三
光”,將手中長劍盪開老遠,而且餘風掃及,左右雙臂,“曲池”大穴,頓時被點中血脈,
雙臂麻木,連帶著身形站立不穩,向後一個踉蹌,倒退數尺。
其實,肖承遠這一招“舍利三光”,招式未滿三成,便急於收回,否則這一招之下,豈
止是扔劍傷臂?肖承遠這三分功力剛一傷退正面那人,描金白玉摺扇又如電花火石,後撤一
招“雲鎖山壑”,划起一道長弧,以一瞬之先,和後面來的四支長劍迎個正著。這一次可不
比方才那玉扇一撤消下,肖承遠點到即收,招式未滿即撒,玉扇一掖,昂然停身站立,微微
哂道:“各位如不知難而退,休怪在下狠心還手了。”
這四位年輕的道人剎時間,變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上話來。他們斷沒有想到,五行劍
陣竟在來人一招之下,不僅破壞無餘,而且將當中—人擊傷雙臂,震落長劍,這是武當山上
未曾有聞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