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頁)
宋仁宗一看這形勢不由慌了,“軍民死傷大半”尚無傷大雅。如果全部死絕了,那豈不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他自己倒不怕瘟神,瘟神雖則不給他面子,但對這位赤腳大仙的**凡胎還是不敢直接加害的。
宋仁宗心理一慌。不爽。在JX龍虎山上逍遙自在放牛的小張天師心理就一咯噔,麻煩終於找上門來了。張家世代受封為護國天師,享有無比優厚的待遇,此時皇帝憂心如焚,他家不出手拉皇帝一把,也顯得太不厚道了。
小張天師張嗣宗,此時少先隊員的年齡,小學五六年級的樣子。卻吊兒郎當不好學習,張家沒奈何。只好打發他遠遠地去白雲深處放牛。山上結一草菴讓他居住,拔兩個道士服侍他,道法沒學成不準下山。張小子正經道法不好好學,於旁門雜學倒興趣盎然,特別喜歡吹笛子。每每在黃昏飽飯之後,倒騎一頭黃牛,在龍虎山各個山頭縱橫馳騁,笛聲幽幽咽咽響起來,頗有幾分動聽。
瘟疫一發作,小張天師就不好意思吹笛了,山下死傷狼藉,山上笛聲悠揚,即使玩心再大,也知道再吹就會觸天雷。小張天師手忙腳亂從黃牛背上爬下來,冥思苦睡在草菴上,一睡就是大半年不敢下山。宋仁宗打發了十幾遞官員流水價前來相請,比後世宋高宗連發十三道金牌召岳飛還心急,每次的結果都是十個字——“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山太大,雲太多,天師道行太高,杳無行跡。
小張天師這是玩的第三十七計——躲為上計。冥思苦睡了大半年後,他的道行終於又進了一層。
瘟神是奉了玉帝指令,來幫助仁宗皇帝的。根據那個比第一代張天師還要牛的董仲舒老爺子解釋說,地上發瘟疫是皇帝德行有虧,上天降罰,但皇帝齋飯也吃了,臨御嬪妃也明顯減少了,犯人也赦了,稅負也減免了,在京宮觀寺院好事也做了,按理,皇帝德行無可挑剔,瘟神也該見好就收了。
玉帝用心良苦處,人間無人理解,聰明睿智如張天師,也花了大半年才明白。原來仁宗盛世此時已達二十九年,百姓們受了些盛世帶來的快樂不知收斂,每晚在被窩裡樂此不疲實施造人計劃(那時普通老百姓沒有其他娛樂),多生快長好沾盛世之光,結果人口越來越多,經濟增長被人口增長消耗得一乾二淨之後反見負增長,這樣一來,這麼多嘴巴將很快把盛世啃成衰世。
玉帝不忍見大宋盛世就此打住,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派瘟神下界收去一大半人口,保我大宋盛世可持續發展。
想通了這一節,小張天師一翻身又爬上了黃牛背,在牛背上連翻了幾個跟斗,橫過鐵笛吹起來:吾道終大成矣。
張天師不用掐指也算得出來,皇上馬上會差他最寵的太尉洪信再次火急火燎前來宣召,於是爬上祖宗天師留下來給後世應急的仙鶴飛走了。
疫情太急,請允許我此處省略八千字,不去敘述天師駕臨天子迎接小民瞻仰的盛況空前。天師在東京禁院,做了七晝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災病。天子並文武百官看熱鬧看得眼花繚亂,看不懂名堂卻也看得滿心歡喜。但接下來天師啟請天子下達幾道聖旨可是明明白白。
天師第一樣是要求全民開展衛生競賽。所有腐臭人畜遺體一律焚燒或深層掩埋;自家個人衛生要搞好,勤洗澡勤換衣服;室內不得關窗戶,讓它通風,並擺放醋水一碗讓其充分揮發;公共區域要清理好衛生死角,把平時近在咫尺的垃圾山通通運走;全民開展打老鼠抓蚊子捉蒼蠅運動,爭取不讓老鼠進屋子,不讓蚊子蒼蠅吸血。
第二樣是要求三個月之內,凡發現疫情的小區或村莊,居民一律不得外出,運送生活必需品的人進入,必須由有經驗的人摸其額頭試探體溫,明顯額頭髮燙的人不得進入;並鼓勵家人相互摸額頭試體溫,發燒者要隔離。
第三樣是要求皇帝趕緊下旨,由包拯負總責督查,全國各府縣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對這一條仁宗心有所疑,私下詢問天師,天師莫測高深,笑而不對。天師回到龍虎山後有弟子私下請教,天師莞爾:“大多數人是被餓死的,捱餓的人體質差,容易感染瘟疫,世間最可怕的瘟疫不是瘟神帶來的,而是餓神帶來的。吃飽了有氣力了就能抵抗瘟神了。”
當下包拯上前啟奏天師:“臣在開封府開藥局施藥太忙離不開身,請另簡大員督查賑濟災民事。”天師檢驗了包拯手頭中藥顆粒,發現這種顆粒即後世一種神藥叫名板藍根者,冷冷地說:“文曲星,還是不要浪費工資了,藥局子交給太醫院吧。你不去督查賑濟,只怕最後賑濟物件清一色變成官員了,莫非上次鍘了個國舅爺後,心慈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