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2/4 頁)
這樣的訊息對於前段時間被猶太人組織及不少影評家批評的《耶穌受難記》來說是個極好的訊息。--華盛頓郵報。
銀幕上的肉體被鞭打至血肉模糊,腳上的鞋也被鮮血浸透……史密斯張的御用攝像師首次成為導演,而梅爾?吉布森做為主演的新片《耶穌受難記》不僅在美國引起了宗教和種族主義方面的巨大爭議,也引發了一場關於電影分級制的爭論。
《耶穌受難記》被列為R級,即17歲以下青少年需家長陪同觀看。但曾觀看此片的人普遍認為該片應被列為NC-17級,即17歲以下青少年禁止觀看。據部分專家認為,該片之所以未視列為NC-17級,是因為美國電影條例中規定,NC-17級電影應為暴露****鏡頭及粗口較多而不適宜青少年觀看的電影,而《耶穌受難記》中雖然有大量暴力鏡頭,卻極少****鏡頭和粗口。與之情況類似的是去年上映的《殺死比爾?卷一》,雖然該片的暴力程度令人瞠目,但仍被列為R級。暴力尺度是否也應該被列入NC-17級的衡量標準?隨著《耶穌受難記》的上映,這已經成為美國電影圈熱烈討論的話題。--紐約時報
張東城不眠不休地為了傑克而努力,他不想讓他失望,他不想自己的朋友剛剛踏上夢想的路就面臨失敗。
只為了朋友這兩個字眼,張東城便甘願面對可能讓自己遭受無妄之災的地步,而正因為他這樣的特質,才讓他在好萊塢受到無數明星的追捧,任何一個和他稍稍接觸過的人都拜倒在他的人格魅力之下。
原因只是這一個,他把朋友,真正當做朋友!
今天是第二場試映會,也是耶穌受難記上映前的最後一場,張東城也來到了試映場地內,直面第一線的反應。
這裡只有大約一百個左右的座位,來的觀眾來自各行各業,大部份是基督徒,也有小部份別的教派或者乾脆就是……猶太人。
張東城在位子上坐了下來,而邊上一位看上去雖然年紀偏大,但精神健碩頭髮全白的男人轉過頭看著他,眼眸中是那樣的溫暖與平和。
“您好,請問您是?”張東城被這男人看得有些奇怪,忍不住主動向他問道,當然他看這個男人也非常眼熟,可就是一下想不起來他到底是誰。
“哦,你好史密斯先生,首先您的電影公司頂著強大壓力上映耶穌受難記,我為您的勇氣感到高興。我是葛培理。”這位把自己稱為葛培理的男人向張東城點點頭,臉上露出笑容,但這個名字卻是讓張東城全身巨震!
葛培理,葛培理牧師!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葛培理牧師(WilliamFranklinGraham或BillyGraham,1918年11月7日-),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經常擔任美國總統顧問,在蓋洛普20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7。
他是個沒有教堂的牧師,他的佈道從來不在教堂,而是在體育場,某某大道,某某廣場這樣能聚集幾萬,十幾萬人的地方。
由他主領之佈道會均統稱為“葛培理佈道大會”(TheBillyGrahamCrusade)。1954年他在倫敦的佈道會持續了12周,1957年,在紐約市麥迪遜廣場公園舉行的佈道會持續了16周。1956年1月,遠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佈道,同樣大受歡迎。至九○年代初,估計全球(在美國境外)共有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親身出席參加過他的佈道會,葛氏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大重點城市,衝破了種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礙。
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70年代在南韓漢城(首爾),當時有一百萬人出席。
2005年6月24至26日,87歲的葛培理在紐約的法拉盛草地公園主領了最後一場佈道會,超過廿四萬二千人出席,決志人數有九千多。葛培理透過電視、廣播、電影和網路接觸的聽眾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超過2億人,分佈於185個國家。
如果說他只是個佈道者,那麼超過2億人聽過他的佈道會也不是件偉大的事情,而葛培理還有一件與其它佈道者完全不同的事情,那便是他影響著白宮!
955年,葛培理結識了第一個真正的總統朋友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常常問他,人們怎樣才能確切知道自己死後是否能上天堂。肯尼迪總統更想知道世界如何走向末日。約翰遜總統則為自己的死亡所困擾。“他有點怕死。”葛培理說。有次,約翰遜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