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無數的時代,肯定有自己不記得的。在歷史上留下顯赫名聲的人,自己不是字典,只是一個碼農罷了。
當下,柳木問道:“你說,他好酒。”
“是。”
“你先去吃飯,然後休息一下,今天趕回長安去。”柳木叫送訊息的人先等著,飛快的跑到玻璃坊,找到匠頭:“老八頭,能給我挑一個勉強能用的瓶子嗎?”
“郎君您等著,有個套模吹成的方瓶勉強能用,還說拿給您看看呢。”老八頭年輕的時候叫琉八郎,家傳的琉璃匠,如果不是戰亂的話,現在也算是有小資的人。
找到了一隻瓶子,柳木又去找自己身邊最頂的六大工頭的第五位。
九爺。
九爺姓白,家中就一個人,也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女,卻是曾經大隋皇宮的御酒匠,後來成為王世充的一等酒師,此時在柳木這裡,作六大工頭的第五位。這一生只有酒,會的手藝也只有酒,所以人稱酒叔,慢慢的叫成九爺。
“老爺子,給我調一瓶酒。”柳木笑呵呵的進了酒坊。
這酒坊原本是秦瓊家的,這個時代的武將誰家沒有存幾百罈子好酒。
“小老兒能說不行嗎?”
“給個理由先。”
“那新酒,剛入窖還沒化去暴躁之氣。還有就是,小郎君不怕這酒讓人知道,你守不到大婚那天,早早就被人搶光了。”九爺笑呵呵的蹲在槽旁看著新壓的料。
柳木想了想,還是說道:“沒事,程老妖精不在,敢來搶我酒的人,不多。”
“小老兒勸過了,郎君您要調酒,小老兒這就去調。或是,郎君您有法子過了這限,那咱倉裡還有糧食無數,距離這裡不遠,小老兒還知道一個更大的酒窖,估計還閒置著。”
九爺說的限,就是指大唐私酒是違法的,這些個勳貴家裡釀酒也是要有一個限量的。
柳木卻關心酒窖。
“您說的是那個窖?”
“大漢酒神窯,以您這新的蒸酒法子,再加上那酒神窖。小老兒不白活。”
“杜康?”柳木想到了,只有從這裡往北二百里的白水縣,那裡在後世的現代就有保護過一個上古酒窖,就叫白水杜康窖。
“正是。”
“給我調四瓶酒,我想辦法去限,再把那窖弄到手。”柳木想要那酒窖,那放在後世的現代,都沒有幾個人敢說,這是普通的酒窖。
說到蒸酒,柳木還真的小看歷史了。
在漢代,就有蒸酒的法子,叫燒春。在唐代,已經有三蒸三釀的葡萄酒。但蒸的工藝與現代有巨大的區別,因為這個時代糧食非常重要,不會蒸多次,而且蒸酒用的陶器。象柳木這樣用鐵鍋密封狠命的蒸法,卻是在宋代才真正使用。
調酒,這是手藝。
九爺使用了至少八種原漿酒,再加上柳木那種狠命蒸出的高達七十至八十度超烈酒。九爺花了足有一個時辰,不斷的嘗試,品嚐,這才調出一桶約有四十五度左右,酒香四溢的酒。
柳木準備往玻璃瓶內灌的時候,又被九爺阻止:“小郎君,用陶瓶然後用泥土裝箱。這酒,還不好呢。”
“成,聽你的。”
柳木讓酒窖的一小工揹著裝滿窖底泥土,然後再埋了酒瓶的木箱來到了前院。
寫了兩封非常長的信,一併交給了來送訊息的人。
“切記,這箱子只能由葉四娘開啟。”
“是。”那送訊息的人將信放在貼身處,然後將木箱綁在馬鞍上,策馬而去。
當天晚上,葉四娘先是讀了信,然後開打箱子,看到箱中有十隻小巧的酒瓶,每隻瓶中大約有八兩酒左右。
(注:唐時八兩,相當於現在的半斤酒。)
葉四娘從中取出一瓶,然後將九隻瓶子重新埋上,對身邊人吩咐道:“那叫頭驢來。”
瘦驢這會正在改編柳木版三國演義,但到了赤壁這部分的時候,他卡住了,這麼宏大的一次戰役,他總感覺改的少了一點什麼。正好聽到葉四娘召喚,趕緊收拾桌上的紙張,關了門來了中院。
几案上,放著那隻木箱,以及一瓶酒,還有兩封信。
“先嚐嘗這酒。”
葉四孃親自給瘦驢倒了大約兩錢的一小杯,這樣的小杯放在大唐絕對是沒有,這還是柳木特製的小杯。
僅聞酒香,瘦驢眼睛都亮了。
一杯酒下肚,瘦驢的神情卻是變的很嚴肅,正襟而坐,雙手捧起了桌上的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