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玉簫便辭別杜天成及楚鳳歌;啟程奔往南海。杜臨水與李得月策馬相送;依依難別;從岳陽傷心橋認識到現在;幾個人相扶相助之情歷歷在目;讓人頗有感傷。
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百里之後;有亭”天涯”;四人下馬擺酒;又訴離腸。
亭中壁上不知是誰,題了一首後主李煜的別詞;無意就讀道: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
孤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閒。
李得月說道:”長亭餞別;最是傷神;只願能夠’天涯兩相宜’;如此何不’更進一杯酒’呢?”
於是杜臨水斟酒四杯;含淚說道:”無意,玉簫;南海之行;萬務珍重;歸來時;不要忘了到傷雪城;我們把酒再敘。”
無意和白玉簫接過酒杯;白玉簫說道:”南海之行;最多用不了一年;我們就能回來;到時候還要參加你和得月的婚禮呢。”
杜臨水羞紅了臉;低頭說道:”他這呆子;誰願意嫁與他了。”
一句話說得李得月啞口無言;四人都大笑起來;而後各舉酒杯;一飲而盡;將空杯摔在地上。
無意和白玉簫再難駐留;也不多言;走出長亭;飛身上馬,絕塵往南而去。
對於兩個從未到過海邊來的人來說,眼望浩渺無邊的大海,漫步溫暖柔軟的沙灘,無疑是人生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無意和玉簫像兩個孩子一樣在沙灘上狂奔怒吼,倦了就懶懶的躺在沙灘上任溫暖的陽光灑在臉上,美美的聽著浪聲入睡,畢竟一路顛簸之後,他們確實很疲很累。
休息好之後,他們仍然很興奮,二人飛身上了還崖。風高浪急,拍打在石崖之上,其聲震耳欲聾,無意和玉簫相隔如此之近,彼此說話仍得大聲喊出。
江湖上有多少人為了天下第一明爭暗鬥,甚至喪盡天良。那是因為他們未曾到過澎湃的大海石崖之上,只有在這裡你才會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什麼一排之長,什麼武林至尊,什麼一統江湖,都只不過是了天地之間上演的一場小小的鬧劇而已,到頭來還不如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任意在大海中暢遊,自由自在。
盡興之後,二人租了一艘船。盪船過了海峽,來到海南島上。
海南島,古時稱其為“瓊崖”,常為歷代最南端的地方。而到了明代以後,這裡逐漸被得到了開發,居民也慢慢多了起來。島上因長期和內陸隔絕,風物與中原差異很大,文化也迥然不同。
無意和白玉簫一路遊蕩,兩個人對這陌生的地方,都有著無盡的興趣,雖然路途艱難,可也能碰到很多村落。他們和當地人語言不通,路上探聽鎮衣派所在,費了很大周折,還是沒有絲毫進展。
這天,他們在林子裡,碰到了一個獵戶,幾個人攀談起來,終於在他的口中,得知了鎮衣派的一些事情。
原來,這鎮衣派在海南島上,活動也算很引人注目,尤其在獵戶眼裡,一直都是個十分神秘門派,名聲頗廣。但這個門派的人,行事都很謹慎,一般情況下,不會和當地人有所來往,所以一般百姓,對她們知道的也就很少。
而且,鎮衣派弟子,全部都是女流,每個弟子必須在八歲之前入門,並且大多數都是從海南島及周邊島上找來的孤兒。她們自小就被選入本門,從此便再也不會出來,直到老死在那裡。
獵人之所以瞭解一點鎮衣派,是由於他的哥哥早年喪妻,後來在打獵的時候,他也被野獸殺死,留有一個小女兒,喚作“小英”,當時正值鎮衣派在各處選拔弟子入門,他就把小英送進了鎮衣派受教。
當初,他親自陪侄女去,往南一直走到南海的最南端,也就是眾人皆知的“天涯海角”。
無意和白玉簫有了人目標,就辭謝了獵戶,二人趕了幾天的路,最後找到了這個被稱作“天涯海角”的地方。
相傳一代文豪蘇東坡,當年由於政治原因,遭到貶謫而來到這一帶,他遊山玩水時,也曾來過這陸地的盡頭。觀了這裡的景物,倍感其地之遙遠,如天之涯,若海之角,聯絡起曾路過的“天涯亭”和“海角亭”,因此才寫了“天涯”兩個字,使人刻在了海邊的石山上面。並且還寫有文章,來紀念這件事情。
後人觀東坡之字,覺著甚是孤單,就又請人仿照東坡的手筆,寫了“海角”兩個字,鐫刻在了對面的另一座是山上。後世“天涯海角”,就是這麼而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