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部分(第3/4 頁)
弟兄們感到絲毫滿足,他們再次用一個出乎全世界意料之外的行動,狠狠扇了日本帝國主義特別是關東軍一記響亮的耳光:
元月十六日上午,北平市民和各界團體事先獲知凱旋而歸的英雄部隊將舉行隆重慶祝儀式,一大早就湧上街頭,迎接在關外艱苦作戰、連勝日軍取得輝煌戰績的英勇將士,北平城各主要街道彩旗飄揚,人頭攢動,中外駐京記者及各界代表蜂擁而至,久違的陽光穿出雲層,普照大地。
上午九點,三輛滿載憲兵的吉普車緩緩透過月壇南橋,前行至路口,轉而向東開進成千上萬民眾齊聲歡呼的復興門,接下來的三輛運兵卡車滿載荷槍實彈、英姿颯爽的凱旋官兵,第一輛運兵車上飄揚的旗幟上書“中央陸軍第四十四師一三〇旅英雄連”,是顧長風麾下首個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稱號的偵查分隊;第二輛卡車上高舉的戰旗是“中央陸軍第十七師突擊旅”,軍內將領都知道這個所謂的突擊旅就是十七師最精銳的山地旅,在此次建昌戰役中,取得了全殲敵十三聯隊一個大隊的佳績;第三輛卡車上高舉兩面戰旗,一面是絕大多數軍民非常陌生的“中央陸軍獨立第二師”,另一面佈滿硝煙和彈孔的紅色旗幟中間顯現七個如雷貫耳的大字:楊九霄抗日支隊。
車隊所過之處,贏得沿途軍民震天的歡呼和喝彩聲,著實讓車上作為三個師代表參與慶典的立功將士們受寵若驚,無比自豪。
憲兵車和運兵卡車之後,接連出現的十二輛卡車讓所有人都震驚了,看清卡車頂部前排和車廂上被押解示眾的是一個個身穿日軍軍服的俘虜之後,整條街道乃至整個北平城沸騰了
十二輛大卡車,每一輛都押解十名日軍俘虜,總數高達一百二十人之多,這是鴉片戰爭以來北平軍民想都不敢想的情景,因此在短暫的驚愕之後,激動萬分的軍民歡呼雀躍,熱血沸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日寇趕出中國去的口號此起彼伏,百年來從未有過的揚眉吐氣,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事先只知道慶祝遊行而不知有俘虜遊街示眾的中外記者也都沸騰了,不管對北平軍事分會和軍委前敵指揮部的這一做法持何種態度,一個個都抓住這一難得的寶貴時機,在震耳欲聾、猶如陣陣浪潮般的口號聲和歡呼聲中,拼命拍攝,留下這一珍貴的歷史瞬間。
盛大的慶典結束後,無數軍民仍然沉浸在熱血澎湃的激昂之中,由南京中央政府宣傳部、東方電影公司聯合推出的抗戰紀錄片《遼西戰地紀實》,分別在北平、南京、上海、南昌、武漢、敘府、昆明等十七個主要城市隆重公映,成千上萬的中**民和各國駐華人員,第一次看到了冰天雪地中的血腥戰鬥場面,隨軍攝影師冒死拍下的一個個生動翔實的情景、全景式的激烈戰場展現在所有人面前,一個個死亡來得如此的真實,一次次爆炸是如此的令人恐懼,顧長風和麾下眾將面對地圖凝眉沉思、一三〇旅少將旅長王敘倫從爆炸泥土中挺起的光頭和口鼻中湧出的鮮血、被打斷半截右腳仍跪地向日寇射擊的老班長謝庭發……一個個活生生的將士、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面、一個個硝煙滾滾泥石飛濺的陣地,在解說員抑揚頓挫的聲音中,展現在每一個人的面前。
影片的最後部分,令人無比的悲憤和壓抑,當鏡頭展現一片狼藉的戰場上一個個被日軍砍下頭顱、剖開胸腹的安家軍將士屍體時,哭泣聲緩緩響起,最後悽慘地響成一片,一眼望去,成百上千的將士遺體被殘忍野蠻充滿獸性的日軍毀成這樣,怎麼不讓人傷心欲絕,無比仇恨。
悽慘的畫面緩緩結束,數百名日軍俘虜隨即出現,解說員渾厚和傷感的聲音悠揚響起:“……這裡是位於保定的中央軍委直屬戰俘營,此處關押著遼西曆次戰鬥俘虜到的三百一十四名日軍官兵,從他們被俘到現在,沒有一個日本官兵受到虐待和歧視,中**隊的官兵吃什麼他們吃什麼,除了沒有人身自由之外,他們能夠享受到最人道的優厚待遇,包括完善的醫療和飲食。
“相比之下,我們不禁要問:要是中**隊的官兵被日軍俘虜了,他們能有這些日軍如此人道的待遇嗎?能發給毛巾、發給香菸還能寫信回家嗎?能獲得治療、獲得一視同仁的對待嗎?
“我們不敢想象,也不能想象,因為,蝴蝶溝戰場上千名被砍下頭顱、剖開胸腹的中國官兵無聲地告訴我們,中國人與日本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八〇三章 艱難的處境
。 隨著天氣好轉,日本戰機再次開始對負責東線防禦的東北軍各部展開狂轟濫炸,地面部隊也加強攻勢,投入更多兵力,東北軍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好在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