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部分(第2/4 頁)
默地想著這一年多來自己在香港的展。
此時的香港,還不是真正名義上的東方之珠。對於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國來說,香港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在政治上,英國佔有香港是控制遠東的重要標誌,直接關係到英國在這一地區的聲望和利益;經濟上,香港是金融、貿易和海運中心,是英國參與中國內地經濟活動展在華權益的跳板,以此為根據地,英國可以迅向華南擴張。掠取中國資源。不過,隨著華盛頓條約確立了日本海軍第三大國的地位,又規定日本船隻可以自由進出香港和菲律賓海域,香港的安全受到了威脅,使得英國政府逐步把經略亞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基地,放在了相對安全的、撫守馬六甲海峽要道的星洲。
故此,至少在盧開明抵達香港前,這裡的經濟展幾乎是停滯的。受經濟危松影響,雖然香港開埠多年,但不管是城市建設還是工商業展,在盧開明的眼裡都遠遠落後於這一時期的上海。
但這種狀況自去年起有所改觀。自一二八事變日軍悍然攻打上海後。不少資金便抽離泓滬和江淅,源源不斷向香港和東南亞、澳大利亞甚至南美等國轉移,到去年年底長城一線再燃烽火,資金出逃的力度加劇,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距離上海更近、相對安全的香港。
香港經濟得此強烈刺激,各種貿易商行和加工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在所有這些企業中,南華集瓚的成就是最引人矚日的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便分別在港島的中環、西環和九龍的旺角開設了三家大型市,因其貨品充足、自助銷售、價格低廉、結算方便等諸多特點,生意從開張伊始便十分火爆。這種銷售模式經過南華公司推廣,很快便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南美等華人較多的地方展開,掀起了一場零售業的革命。
除此以外,南華集團還在香港的茶灣、幕湧、觀塘、銅鑼灣等地大肆圈佔地皮,興建捲菸廠、火柴廠、造紙廠、海產品加工廠、日化用品廠、鐘錶廠、風扇廠、汽車修理廠等科技含量不高卻對改善民生有很大助益的工廠,又創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製衣公司、房地產公司、巴士公司和連鎖快餐店,一時間成為港九當之無愧的實業大王。由於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對盧開明創立的“直銷”理論非常感興趣。但又不敢輕易冒險,更擔心出現盧開明警告的種種惡果,於是便透過在開曼群島、百慕大等地層層註冊的方式,悄悄成立了一家直銷公司。再把王室名下瀕臨倒閉的一些工廠轉讓給這家企業,生產諸如牙膏、牙刷、化妝品、鐘錶等產品。然後讓這家公司在王室、貴族和官僚、富商階層推行一種獨特的全新銷售模只要購買了產品的人員。即自動成為下線,下線可以透過繼續展下線的方式,謀取利益。
愛德華八世裝出對這種新營銷模式興致勃勃摸索探討的樣子,購買了商品,並親自推銷,讓王室的其他成員成為自己的下線,然後表示“不可思議”引來民眾的極大興趣,很快便在英國及其殖民地流行開來。愛德華八世有著自己的打算。要是將來真的出現不可預期的後果。他大可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然後迅與此事撇清關係。
這種對下線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購買者購買商品並不是因為需要使用,而是為了加盟賺錢,似乎只要有新成員加入這種銷售模式,便可以源源不斷地賺取利潤,迅吸引了經濟危機中沒有工作手頭卻有些閒錢的人士追捧,幕後操控者愛德華八世因此獲益良多,很短的時間就積聚了大量財富,迅扭轉了經濟危機以來王室財政窘迫、節衣縮食度日的狀況。許多處於傳銷金字塔頂層的貴族、官僚和富商也因此大賺一筆。
家致富手頭闊綽的愛德華八世覺得應該對某位傑出的經濟學專家有所補償,因此他似乎是突然間想起遙遠的某個殖民地一樣。非常自然地詢問香港的現狀,然後非常自然地給大力展香港經濟立下汗馬功勞的親英華人企業家、慈善家、杜會活動家盧開明極高讚譽,很快就透過侍從官提出的建議,決定給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建設做出表率的盧開明先生頒爵士勳章,最後由香港總督貝維爵士親自授勳。
所以從名義上來說,現在的盧開明也算是英國的貴族了,和貝潞這位總督半斤八兩,尤其是現在盧開明拋撒金錢,在香港開辦實業展民生。因此吸引和帶動其他資本投資香港,讓港九經濟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上升了幾個臺階,故此貝略爵士對盧開明極有好感,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有求必應。
盧開明也有自己的打算,現在投資建廠的地區雖然還很荒涼,但全都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尤其是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