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部分(第2/4 頁)
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面積一萬三千平方公里,人口四百餘萬,是長江上游最重要的農業產區,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極為豐富,煤儲量四十三億噸,硫鐵礦三十二億噸。這兩個地方人口加起來接近一千萬。隨著遍佈兩地數十個採礦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七家大中型鋼鐵廠也拔地而起。
現代工業的基礎正是鋼鐵製造業,想想看,造機床、機械需要優質的鋼鐵,造武器、車輛、船舶需要鋼鐵,修鐵路需要鋼鐵,辦工廠與搞建設都需要鋼鐵,沒有鋼鐵工業做鋪墊,其他都展不起來,所以從一開始,川南的展就圍繞著鋼鐵工業展開的。
敘府、滬州兩地物產富饒,不過長期以來煤、鐵礦的開採量都比較現在雖然加大了開採力度,也大力引進了江淅一帶的資本進行開。但由於礦石掩埋過深、開採技術落後等諸多原因,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鋼鐵工業展的需要,所以安毅從一開始,就著眼整個西南地區佈局。除了向劉文輝下轄的”西南部川滇交界處,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的會理、德昌部分地區派出勘探隊考察礦藏資源外,還在整個西南地區開煤、鐵礦資源。
位於重慶南部的恭江鐵礦是一個具有千多年開採史的老礦山,最早開採於宋代,兩年前,東溪一家冶煉廠開辦了謙虞鐵礦公司,向盤踞重慶的劉湘承租開採。隨著安毅入主川南地區大量開辦鋼鐵企業後,需要的鐵礦石越來越多,恭江鐵礦的開採力度也隨之加大,利潤非常可觀。劉湘見有利可圖,收回了鐵礦的開採權。自己組建公司進行開。經過兩年多的展,形成了一個以小魚沱為中心,包括大羅、土臺、平確、麻柳灘、白石等五個礦區的大型鐵礦開採企業,年產鐵礦石二十萬噸。全部供川南地區的鋼鐵企業消化。
貴州的盤縣、水城、六枝三地一直便有著開採蝶、鐵礦的歷史,但由於道路崎嶇不平,並且該地匪患盛行,一直得不糾良好的開。石珍佔據黔西和鼎北後,安毅便向這一的區派出了地質勘查隊,歷經半年的考察,終於確定該地的煤田可靠儲量五百多億噸,垂深五百米以內可靠儲量高達一百億噸以上,並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埋藏淺,非常利於開,安毅略一考慮,便確定此地卜泛就是後世有著“媒都”戶稱的六我水市,當即便決定吭,作為自己將來的煤炭基地進行開,正式組建大型開採企業,並讓石珍派兵進駐各個礦場,斥資修整和拓寬道路。到三一年進駐”南後,更是專門派出兩個師的工程兵,逢山開洞遇水搭橋,專門開出一條從六盤水到敘府的高標準公路,後來隨著九一八事變和長江、淮河流域洪災,大量難民湧入”南,帶來源源不斷地勞動力,其中一部分便被組織起來派往修路。到去年年底,這條公路終於修通,為川南的工業展送來了急需的焦煤和鐵礦石。
正是有了六盤水池區的煤,提前修建的敘府和滬州兩地的十座大型火電站有了用武之地,源源不斷地為鋼鐵和其他工業企業提供電力支援。加上敘府和滬州兩地修建的五座中小型水電站先後投入使用整個,川南的工業化程序加快許多。
本來按照華人財團在澳大利亞和南美紛紛趁著經濟危機大肆圈定地盤開採礦山的手筆,直接購買鐵礦石運輸到川南要比自己開採經濟實惠,但考慮到未來中日大戰很可能丟失出海口,因此建立完全屬於自己的鐵礦石供給線非常有必要,而且礦石的開採和道路修築,可以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對帶動沿途地區經濟展有好處,所以安毅從一開始,就實施的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截止本年二月底,川南的鋼鐵企業已經實現月產鋼材和生鐵九萬噸的規模,雖然遠遠比不上俄國的月產五十萬噸,但對於一窮二白毫無工業基礎的中國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這意味著川南有了更多的鋼鐵來生產機械和武器。
工業的基礎除了能源和鋼鐵工業外,最需要重視的就是機床工業,要知道機床是機械工業的基本生產裝置。除一般的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衝壓、擠壓等功能,機械產品的零件通常都是用機床加工出來的,機床的品種、質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響著其他機械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因此,機床工業的現代化水平和規模,是一個國家工業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安毅所引進的生產線,全都是經濟危機爆後破產企業正在使用或者是尚未拆封的新一代裝置,在精密程度和先進性方面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熟練技術工人進行操作,可以說,相對於中國的其他機床企業”南的機床工業從一開始就勝在起跑線上。
有了完善的機床工業,可以按照圖紙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