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部分(第2/4 頁)
為了此次決戰,德國政府用黃金和機床、機械裝置為結算單位,一口氣向南華方面訂購了四千三百輛豹式和虎式坦克,這兩種坦克都是德國方面向南華政府移交相關製造技術後由南華軍工集團位於次大陸的坦克和拖拉機企業生產的,至庫爾斯克戰役發起前,共有兩千一百九十八輛坦克透過連線高加索山南北的黑海東岸鐵路交貨。
庫爾斯克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蘇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410公里,而底部卻不到115公里,而且經過嚴密偵察,在該突出部發現了眾多成建制的蘇軍駐地,古德里安計劃透過一次南北兩翼協調的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突出部內的蘇軍重兵集團。一旦此次戰役成功,將大為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
此時歐洲和北非局勢鉅變,八月上旬德軍非洲軍團在隆美爾元帥的率領下強行將義大利在北非的八十多萬軍隊繳械,並以此為要挾,強迫義大利政府提供能夠使非洲軍團維持半年的作戰物資,勉強保住了突尼西亞和利比亞。但隆美爾宣稱如果不能在未來半年內打通海上補給線,則非洲軍團將全軍覆沒。
希特勒一方面非常需要利比亞的石油,另一方面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是德軍中的精銳勁旅,一旦彈盡糧絕向盟軍投降,將極大地影響德軍計程車氣。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認為必須要儘快穩定東線戰事,再轉而進行西線作戰,把盟軍從亞平寧半島趕下大海,打通與北非的海上聯絡,至少要把隆美爾的部隊撤回歐洲大陸,因此於十月十五日釋出了作戰命令,決定在冬季正式到來前,德軍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軍隊,作戰代號為“閃電”,寓意德軍依靠雷霆一擊取得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
戰役發起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莫德爾上將的第九集團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該集團軍共有二十一個德國師和三個匈牙利師,共計三十四萬人,其中有六個坦克師,共有一千一百九十輛坦克,一千六百多門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第二集團軍,這支恢復建制沒有多久的作戰叢集擁有十二萬人,他們在這個攻勢中將起輔助作用,主要任務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軍間的聯絡。
在突出部南部是古德里安親自統率的南方集團軍群,包括第八集團軍和重新組建的第四裝甲集團軍。
第四裝甲集團軍下轄第五十二步兵軍、第四十八裝甲軍和第二黨衛裝甲軍共二十五萬人,兩千一百輛坦克。兩千五百四十餘門火炮;第八集團軍擁有十二個師。十六萬人,七百二十九輛坦克和三百八十門火炮。
此外,還有二十個師部署在上述各突擊集團的翼側,由第四、第六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這樣德軍的進攻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九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兩萬四千門,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八百輛。飛機四千九百多架。
為什麼說德軍走黴運呢?
十一月六日清晨七點,就在德軍正式進攻發起前,蘇軍突然出人意料地對德軍陣地實施炮火覆蓋,給蓄勢待發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造成了很大傷亡,使得戰鬥的發起時間被迫推遲了四個小時。
而在戰事進行中,德軍面對蘇軍的頑強防守。進展極為緩慢,這就給了蘇軍集結部隊佈防並進行反擊的時間。
此次戰役的轉折點發生在普羅霍羅夫卡地區。
曾經參與第三次莫斯科保衛戰、於八月初調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的瓦圖京大將指揮蘇軍在正面抵擋德軍向奧博揚地區推進,同時於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遭到失敗,但卻使德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
見第四裝甲叢集始終無法從正面取得突破,古德里安只好命令該部先從右翼取得進展,即派遣第二黨衛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地區。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德軍的進攻比較順利。他們一口氣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城下。庫爾斯克會戰的高。潮-幕就此上演。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蘇德雙方的坦克部隊不期而遇。幾乎同時向對方發動了進攻,兩千多輛坦克陷入混戰。
在戰鬥中,德軍採購自南華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與四號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優勢明顯,而蘇軍同樣採購自南華的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卻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大量的蘇軍坦克在交戰距離以外就被德軍坦克擊毀。
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