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扶的二師各團尚能保持起碼的軍紀和戰鬥力,若是讓已經成為軍中楷模北伐旗幟的安毅部留在崑山一線,終日處於身份繁雜躁動不安的各種團體的包圍之下,時間一長就令人擔憂了。
與其如此,不如將這把利劍高懸於敵軍陣前,不但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還能避免可能受到的政治影響,從而保持其一直以來擁有的純潔'性',也能使安毅所部將士始終處於戰火的錘鍊之中。”
蔣介石深感有理,頻頻點頭,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李濟深和白崇禧的建議,立即命令一旁的機要秘書陳立夫起草電令,直接將安毅所部調往鎮江駐防,同時將駐守鎮江的第三師調往崑山,並給予安毅臨機處置之權。
蔣介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如此調動之後,安毅部與李宗仁所部的距離突然拉近了數倍,幾乎形成犄角比鄰而居,初步達到了白崇禧和李宗仁的第一步目的。
蔣介石下達這一命令之後,立即與兩廣四巨頭閉門密商,一系列深刻影響中國命運和歷史走向的決定,就在這陰暗與詭秘的背景中陸續出臺,一場席捲華夏的血雨腥風即將在上海揭開序幕。
……
第二三二章 送別與接風
第二三二章送別與接風
處於懵懂之中的安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一個調動,竟然會牽動到五巨頭的神經,也不知道自己即將開赴的前方,竟然會是整條戰線唯一還在相互炮擊的鎮江。但他接到蔣總司令親自發來的電令時,正好與數十名來自各地的青年代表熱烈交談,這群滿腔熱血、心懷激動的知識青年看到安毅臉'色'大變,立刻停止了交談,全都呆呆地望著安毅,似乎要從安毅英俊而成熟的臉龐上尋求答案。
安毅簽署完急電,緩緩收起鋼筆,遺憾地掃視滿堂的年輕朋友,攤開雙手搖搖頭抱歉地說道:
“各位,對不起了!本部接到緊急命令,將會在二十四小時內開赴北伐最前線,因此,數日來朋友們暢談的美好願望,只能交給接防的兄弟部隊代為實現,請各位回去之後轉告更多的朋友們,如果願意從軍的,可以繼續留下來等候接防部隊的安排,如不願意則儘可返回各自學校繼續深造,國家的建設和富強不只是需要軍人,更需要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我部因為很快就要投入戰鬥,無法和大家在一起了,見諒!”
青年代表們一片譁然,許多人眼中滿是不捨,其中幾名來自上海的女學生,眼裡突然溢位淚花,竟然當著眾人掩面而泣……
五日上午,滿載著獨立團模範營和團部官兵的最後一趟專列即將開動,崑山車站的月臺上擠滿了來送別的市民和青年學生。
這支享譽南北的部隊在半個月的駐防期間,給崑山人民留下了七座小橋和十六公里新建道路,維修了五十餘間危房、資助上百餘名孤寡老人生活,焚燒鴉片懲治惡霸,贏得了崑山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
列車中部的指揮車廂外,鑼鼓聲聲,彩旗招展,崑山總工會、商會、學聯等七個機構的數十名代表在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中,鄭重地將一面面錦旗和牌匾送到了團長安毅和教導員尹繼南手裡。
安毅和尹繼南等將校恭恭敬敬地接過來,逐一向一個個代表敬禮致謝。
臨別之際,代表們示意鼓樂停下,一致要求安毅和尹繼南講幾句話。
深受感動的安毅和尹繼南雙眼微紅,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安毅深深吸了口氣,滿懷感激地逐一掃視眼前的代表和月臺上的數千歡送人群,最後對身邊的通訊連教導員關山低語幾句。關山快步走到列車車廂連線處,飛快地爬上車頂,對前後敞篷車箱裡的官兵們大聲下令:
“弟兄們,全體起立!聽我的口令,齊唱《精忠報國》!準備……狼煙起……預備唱!”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息、更無語血淚滿腔……”
歌聲響起,很快便連成了一片,越唱越整齊,越唱越高昂嘹亮,擠在十二節車廂裡的兩千餘名將士滿懷自豪,放聲高歌,雄壯而又豪邁的歌聲沖天而起,頓時震撼了車站裡數千送行軍民的心靈。
安毅和尹繼南在嘹亮的歌聲中,再次莊嚴敬禮致意,相繼登上徐徐開動的列車,沒有再回頭望。
動人心魄的歌聲在鐵路兩旁飄揚回'蕩',數千民眾和千餘名依依不捨的各地學生默默目送列車遠去,直至歌聲飄渺漸不可聞,仍然無法從豪情萬丈堅毅悲壯的歌聲意境中回過神來。
擁擠的人'潮'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