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文鶯擬了個單子,把所需的刀劍工矢等物,都列在其上。此時遞給張欣房,“一個月內備齊,沒問題吧。”
張欣房看了看,面有為難之色,“時間這麼緊,怕是不好辦啊。尤其前些日大人帶走了不少炸藥,目前現配也需要時日,單子中的火筒、炮筒怕難以趕工出來。”
“火筒倒也罷了,那玩意除了防火用處不大,炮筒必須準備齊了,還有火炮,目前造的怎麼樣了?”郭文鶯說著看了下堆置在牆邊的幾個炮筒,速度還是慢啊!
張欣房道:“目前火炮已造了四門,還有六門正在趕工中,一個月應該能造出十門吧。”
郭文鶯點點頭,“十門就十門吧,務必在一個月內把所有武器都造好,多一天都不行,告訴工人加緊趕工,叫他們少睡一會兒吧。等一個月之後,他們就閒了。”
張欣房詫異,“一個月之後就打完仗了嗎?”
郭文鶯沒說話,一個月之後怕是這個監造處便不存在了。
張欣房不知她是什麼意思,也不敢多問,只道:“大人要去火器坊看看嗎?”
她點頭,“前面帶路吧。”
雖然建造之時下了不少功夫,但建在大山中的火器坊還是顯得有些粗糙,房屋大都是石頭造的,從山中採石,就地而建,只間或有幾根木頭夾雜在其中,都是為了支撐房梁,防止石屋傾塌。火器作坊一共七間,是整個監造處最大的,還有一個巨大石頭庫房,上面蓋著許多遮雨布,裡面撒著石灰,都是防潮用的。
整個監造處是嚴禁點燈點火的,廚房也不許開火,每日吃飯都是從山外送進來,這樣雖增加了被發現的危險,但在全是火藥的地方也是沒辦法的事。火藥最忌菸火,一旦點燃,整個監造處就像一個巨大的炸藥包,怕是整座山都要跟著炸掉。
作坊到處都瀰漫著濃重的火藥味,二十幾個工匠埋頭填制著彈藥,都是為火銃和火炮用的。
在郭文鶯設計新炮筒之前,京都監造局和軍器局也有火炮,只是早期的火炮製造都是用泥當做鑄造的模具,泥模具對溼度、泥土成分、鑄造手藝要求很高,做好的模具還要經過晾曬才能使用,往往一個好的模具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才要成型。
泥模具是一次性的,成功率低,且不可避免的帶有沙眼,炮膛內也凹凸不平,非常容易炸膛,需要拋光後使用,工藝相當繁瑣。
相對來說,鐵範鑄造炮筒就要好些,用鐵做模具,模具可以重複利用,鑄造好的炮膛天然光滑,沙眼少,質量高。不過這需要很高的技術,必須能讓鐵能迅速冷卻,郭文鶯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找了水冷自緊的方法才解決這個難題。
水冷自緊就是讓鑄造中尚未冷卻的火炮從內部開始冷卻,讓火炮有一個從外向裡的力,相當於在火炮全身纏上鐵箍,使火炮能承受更高的膛壓,裝藥量加大鐵範和水冷自緊結合,把炮膛中的鐵範做成空心,往裡加水就行了。
她前世就是兵器迷,又是學工科的,到了這個時代加上名師指點,比別人領會的要快一點。別人都說她是個天才,只有她自己知道,天才不天才端看你從哪兒來,她最多隻是比別人看得多,見得多而已。
第十五章 偶遇
其實,在技術條件不高的情況下,銅是比鐵更優秀的火炮鑄造材料,並且熔點低硬度低容易加工,缺點是太貴,他們也試過用銅造一門炮,只是造出來後,總忍不住想把銅火炮變成銅錢。
郭文鶯一進來,便有工匠瞧見,慌忙站起來施禮,歡喜叫著:“軍需大人來了。”
隨著喊聲越來越多工匠圍了上來,齊齊向她行禮,“見過軍需大人。”
郭文鶯很客氣的還了禮,輕聲安撫了幾句,令他們好好做工,等完工之後再論功行賞。
張欣房說她是工人的主心骨,雖說有些誇張成分,但也不是完全胡說,郭文鶯在監造處各作坊中的人望頗高,這不全是因為她是這幫人的現管的官,更多的是她的本事。
她對於各種武器的工藝都掌握的很純熟,又精通機關術,善於改良創新,許多工人的技術都是她手把手教的。她除了力氣小打不了鐵,別的活計做起來可一點不比這些工人們差。
有時候外面的事不忙時,也會在這裡待幾天,每日和工人一起做工,間或學習一些新手技藝。也有一些現成工藝,是和這裡的老工匠現學的。
以前她師傅常說,技不壓身,不管是誰,多一門技藝在身上總歸不是壞事。所以她很小的時候,師傅便常要她親自動手做東西,雖然後來雙手練的很粗糙,胳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