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1/4 頁)
羅德尼長出口氣,加快了步伐。
事發的時候,副總統在丹佛參加當地的集會活動,因此沒有趕回來,而是在那邊坐鎮指揮。
至於國務卿與眾議長,都在哥倫比亞特區。
因為下午召開了軍事會議,所以國防部長已經離開白宮,回到了五角大樓。
沒什麼好擔心的,五角大樓也有地下掩體,堅固程度不比白宮的差,同樣能夠頂住核武器的直接打擊。
朝鮮竟然搶先發起攻擊?
當然,不是沒這個可能。
雖然早在10年前,朝鮮就宣稱研製出了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不過只是打到夏威夷與阿拉斯加。
直到大概7年前,朝鮮才研製出了一種射程能夠覆蓋哥倫比亞特區的導彈。
只是,數量非常少。
為啥?
那是液體燃料導彈,不但儲存難度大,而且發射前的準備時間太長,基本上沒有實戰價值。
按照美國情報機構估計,那種導彈最多隻有5枚。
因為在發射前,至少需要數個小時為導彈加註燃料,所以就算朝鮮打算使用,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在局勢緊張的時候,美國肯定會安排轟炸機升空待命。
也就是說,只要朝鮮準備使用導彈,美國就能派遣轟炸機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摧毀朝鮮的導彈。
其實,就在昨天,美國向關島增派了8架b…2a。
隨後,隨時都至少有2架b…2a在西太平洋上空巡邏,其中一架還掛在了至少6枚戰術核炸彈。
在接到命令之後,這些轟炸機能夠在4個小時之內飛抵朝鮮半島。
此外,部署在韓國與日本的f…35a能夠在2個小時之內對朝鮮發起打擊,摧毀朝鮮的彈道導彈。
在美國的戰術中,首先考慮的都是先發制人。
只是,去年的一份情報,改變了這一切。
什麼情報?
朝鮮很有可能已經透過秘密渠道,獲得了一些極為先進的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最大射程在12000千米左右的固體燃料導彈!
這種導彈,很有可能跟前蘇聯的一種潛射彈道導彈有關。
按照外界估計,朝鮮的技術來自烏克蘭。
關鍵就是,這種導彈最多隻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發射準備工作,而且幾乎能夠在任何地點發射。
此外,保養也極為簡單,意味著不需要太多的勤務車輛。
什麼意思?
在和平時期的部署隱蔽性大為提高。
根據cia提供的情報,朝鮮很有可能已經獲得了2枚這種導彈,而且其中一枚是由烏克蘭專家制造。
當然,不是什麼先進的導彈。
問題是,這種導彈讓朝鮮第一次擁有了較為可靠的戰略打擊能力。
12000千米的射程,以及不低於500千克的投擲能力,足夠把一枚朝鮮研製的,小型化做得還不夠好的20萬噸級核彈頭丟到哥倫比亞特區。
哥倫比亞特區只是美國首都,不是什麼大城市,20萬噸級的核彈頭就足夠了。
當然,也足夠摧毀整個曼哈頓。
如果打擊目標是西海岸的城市,還能選擇低伸彈道,縮短導彈的飛行時間,提高導彈的突防效率。
2枚導彈與2枚20萬級核彈頭,如果全部射向洛杉磯與紐約這樣的超級大都市,能造成上千萬人傷亡。
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羅德尼感到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卻裝得非常鎮定。
這個時候,慌張也沒用。
來到地下掩體,羅德尼才鬆了口氣。
雖然哥倫比亞特區遭到打擊的可能性不是最大,但是肯定無法排除,因此只有進入地下掩體才算安全,哪怕只是暫時的安全,也肯定比留在辦公室裡面,在核爆炸發生的時候灰飛煙滅好得多。
所謂的地下掩體,其實就是一個埋在地下100多米深處的房間。
有一套通訊指揮系統,還有幾名白宮的工作人員。
“馬上聯絡北美防空司令部,我要知道……”
“砰、砰、砰……”
槍聲突然響起,羅德尼立即就被嚇傻了。
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四周的特勤人員與工作人員都已倒下,只有兩個人站著,其中一個是開始送演講稿進來的秘書。
她怎麼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