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想到驛兵們冒著槍林矢雨、幾百里加急送遞的,就是我們這點全不打緊的情話。這瞬間體會到的感動,恐怕就是我比那些始終在前線陪伴著世民左右的兵將更要優越之處吧。
收復河東後,世民又馬不停蹄地揮軍中原,這次的兵鋒直指洛陽。
時為武德三年,也就是說,李淵稱帝已有三年了。世民才二十一歲,卻已是名震天下、戰無不勝、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盤踞洛陽的是鄭逆王世充。一開始的時候,唐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掃蕩洛陽周邊城池。兵鋒所指,投降歸順的鄭國官員不計其數。洛陽很快就成了一座孤城,陷入唐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戰事之順利讓唐室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以前世民打過的幾仗都是在劣勢之下力挽狂瀾,處境艱險之極,這次卻是唐軍主動出擊,佔盡上風。
可是,即使在這段順境的時間裡,世民寫來的幾份軍函中,還是提及自己有數次僅有少量輕騎隨從就與鄭軍的大部隊狹路相逢,大打出手,全憑唐軍騎兵精良,每次都能突圍而出,甚至殺傷、俘虜對方的重要將領。世民輕描淡寫,我卻怎會想象不到他身陷重圍、險象環生的情景?本來他身為主帥,麾下有無數精銳為他作戰,他也未必真的需要如此輕身犯險、親入虎穴。但世民年輕氣盛,勇武過人,對部屬又視如手足,非要與他們在戰場上同進共退、同生共死。此前在河東對戰劉武周時,他就曾經為了追趕後撤的宋金剛軍,竟在馬背上一口氣追了三天三夜,不卸甲不吃飯,不追上敵軍就誓不罷休。在這場駭人聽聞的追擊戰中,他只率領著少量能跟得上他的速度的騎兵,與宋金剛主力大軍前後連打八場會戰,如此以少勝多委實兇險之極。幸好宋軍作夢也想不到他能那麼快就追上來,早就嚇得魂飛魄散,根本不敢真的跟他接戰,反而是人多的宋軍兵敗如山倒,全軍落荒而逃。
仗是打贏了,但事後聽到他這樣的不要命,我私心裡倒寧願他沒能追上宋金剛。否則如果對方當時能鎮定一下,看清追上來的唐軍人數甚少,根本不足為患,倒過頭來圍殲唐軍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世民給殺了。
我也並非真的就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的懦夫,但與天下相比,世民早已佔滿了我的心房,再無餘地容納天下了。
然而,武德三年冬末,戰情忽然陷於膠著的狀態。王世充素以老奸巨滑著稱,果然這老傢伙不是省油的燈。他憑藉著洛陽城池的固若金湯,再加上守城器械異常厲害,唐軍圍攻多時,都久攻不下,反而傷亡頗重,情況竟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為艱難。唐軍最後只好改攻為困,可是鄭軍也甚是頑強,洛陽城中雖已是十室九空,卻仍是負隅頑抗。時間一長,唐軍的日子也不好過,軍心疲憊,士氣日漸低落。這場一開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而拉開戰幕的大戰役,竟似會被王世充的一招「拖」字訣拖成無功而回的結局。
唐軍形勢不妙的訊息也傳進了長安,連皇帝李淵也心志動搖了起來,下旨讓世民暫且解圍,班師回朝。可是世民那百折不回、非勝不可的性子又怎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他立即上表朝廷,保證一定能破城滅鄭,又在軍中頒下嚴令,禁止再有撤軍回師的議論,違者立斬無赦!在世民這強硬態度的彈壓之下,唐軍軍心稍穩,就這樣繼續與鄭軍耗了下去。
見著世民這犟性子咬上了王世充那烏龜殼,我更是憂心忡忡得夜裡也常常難以成眠。前線絡繹不絕傳來的,仍然多是壞訊息。唐軍以前收降的兵將,這時見戰情不利,紛紛逃亡而去。連尉遲敬德這世民在河東之役中收服的心腹愛將也一度被誤會要當逃兵而給其它唐軍大將綁了起來。幸得世民及時聽聞訊息,對他大加安撫,這才安下心來。可是,這樣全靠世民鐵腕壓服的平靜日子,到底還能捱上多長時間呢?
戰事的延長也使後勤的壓力大增,尤其是進入糧食短缺的冬季。我天天都為籌措糧草兵餉的事而忙得焦頭爛額。可是最讓我痛苦的,還是前線的情況再怎麼糟糕,我也只能遠在千里之外替他擔憂,全然使不上勁幫忙。那種無力的感覺,讓我一想起世民在前方的處境就揪心地疼痛。
轉眼就到了三月時節,冬雪初融,園子裡的桃花一個個苞子脹鼓鼓的。正是春暖花開之際,我卻無意欣賞,天天翹首以盼的只是世民的軍函。這天,軍函終於來了,我匆匆瞥過,就立即趕往秦王府,求見王妃——我的妹妹。
僕從把我領到書房等候。不久,聽得門外鈴環叮噹之聲響起,無垢蓮步款款的走了進來。見著妹妹那寧定恬淡的面容,我滿心的陰霾也一時盡散,心境豁然開朗起來。
「哥哥,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