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或許,不是每件事都是為了那枚果,不是每件事都為了最終,不是每件事都需要“花開”來證明自己。那些過程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的賞,細細的品,細細的看,細細的等。。。
或許,下回你也會說,那花骨朵,那枝葉其實也很美,花開只是美的詮釋,只是那枚淡淡的註腳。
…
風聲
風過無痕,遺留的是聲。
風無聲,葉無聲,組合在一起,卻是樂章。
——有關的詞釋
那天,朋友說,今天起風了。當初以為是很平常的事,可朋友說,聽風,也會醞釀出一臉的禪意。索性探出窗。聽了很久。禪意沒有生出,卻弄了一臉的塵土。而朋友,只是閉著眼,嫻靜地坐著,安靜的聽著,一如佛般。
或許是太久沒關注自然了吧,所以和自然相通的線,斷了。於是便拿起了那本《唐詩宋詞三百首》,吟起了長短句和七律。等看到蘇軾那首《定風波》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想起當年蘇軾巧遇的那場雨,能在這些簡單的事找到自己的淡定,很是佩服。
而現在,我何必為自己不能領悟風聲之妙而苦惱呢,淡定地看這這世界其實也很是快意啊。更何況,我手上還有一個唐宋的天下啊。一個“歸去”就足已道破一切啊。
有些事釋懷了,就明瞭。等放下書時。感觸著那徐徐風聲時,也有了感懷。
或許,風的言語裡就是那種淡定吧,詮釋開來就是隨性舒展,不必刻意吧。
而現在想起僧人常說:風本無聲,樹本無聲,二者想得即是風聲。
而,風聲對於你,還掩藏著怎樣的一個世界;這隻有你自己知道。 。 想看書來
剩下的落花
花開後,落花一地的殘留,訴說的到底是什麼呢,我願傾聽。
——落花的言語
那年的春來的很晚,花開了不久便散了,嫩葉還沒舒展,那些花便突突的掉,很是堅決。
落花的傷感是早已定下的吧,只是,我一直認為,落花很幸福,落花的最終還是土壤,不是消散,那僅是一種融,來年的江南里便又有了它另一番摸樣。或許,落花是在捉迷藏。待到,人散時,又蹦躂出來了。這不是很調皮,很愜意嗎。
庭院裡的花,總是無語,卻陪著我走過了很多年,每次看到那些突突的花骨朵,我總會想起前年的落花,或許,它們是在哪輕輕地笑,笑我那時還為它們傷感。如今,或許它們也有了對我的思念,不然,為何花開的如此熱烈呢。那時宣告歸來吧。
最近,很少出去,總是會想些很傻的問題。
而,最深刻的便是那,剩下的落花來年是否還是當初的摸樣?
想來自己是不能失去它們,所以太在乎。而花依然開著依然敗了。花,是不會為我停留,還是在告訴我,剩下的落花,明年還是那個熟悉的樣子,只是沒了那年的輕薄。
多了,一份言語——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或許是最安靜的吧,我想留一些空間給那些盛開的花,那些待開的花,那些凋零的花,那些等待的花。。。。那才它們的世界吧。
花開的最後
又是最後,又是結束,只是,下一段,我依舊會等你,我依然記得那段花開,記得花開的一生。
——最後,最後
沒有人希望花會散去,而花依舊執著離去,這是花的宿命,便如花,依舊是每年這個時候綻放。
花開到最後,有人問我,花為什麼不會留戀,這麼堅決
這是一個失戀中的女子,她看到的是花離去時的傷感,
我沒告訴她答案,我只是,指了指葉。
是啊,既然,葉還在,為什麼還要悲傷呢?
花開到最後,有孩子問我,花是否睡著了?
這是一個爛漫天真的孩子,我以前也是,每個人都是
我只是笑了笑,告訴他,花是去找她遺留的夢去了
花事已了,花應該是去找曾經想去的那個地方了吧
孩子的夢,就讓他們一直保留吧,那是他們最純真的吧
花開到最後,樓前的老人,問我為什麼花要開又要散
這是一個有思想的老人,滄桑後,看到的是一個深度的世界
便如問我,有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