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2/4 頁)
其他降罪,他們逐漸心安。
然而這幾個世家在往後的幾十年裡頭逐漸衰敗,後來過得比普通百姓還要差,當最後一個世家再無一絲恢復往日榮光之時的可能,早已抱孫的盧和裕帶著兒子去了顧以丹的墳前,給她燒了紙錢,對著墳前絮絮叨叨的了很久,她兒子早已繼任了英國公,身上同樣有著軍功,沉聲道:“阿孃,您在九泉之下可以舒心了,那些害死您性命的人,我和阿爹一個都沒放過,他們都得了應有的報應。”
若是那幾個世家知道害死了顧以丹會導致父子兩人幾十年的報復,想來應該會懊悔不已,一定不會對顧以丹出手,可惜這世上最廉價的就是後悔,最沒用的也是後悔。
太初二年除了顧以丹被冊封為鳴侯,以侯爵之禮下葬之外,再無大事,大雍王朝風調雨順,因用了朱學真的稻穀種子,全境百姓過了一個豐年,只要勤勞就能吃上一口飽飯,大雍王朝逐漸呈現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盛景。
“陛下,微臣想領著船隊去海那邊看看。”
太初三年春,趙國公霍景山求見姜元羲,自請辭去工部尚書一職,懇請姜元羲能應允他帶著石泥大船出海,去探索海的另一邊。
姜元羲挑了挑眉,“趙國公,你這一決定,可有跟恭王妃說過?”
恭王妃就是霍景山的女兒,姜元羲二哥姜伯君的妻子。
霍景山頓了頓,“微臣還沒來得及跟恭王妃說這事。”
姜元羲輕輕搖頭,“趙國公,出海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你年紀也大了,太過折騰不好,你哪怕不顧及恭王妃,也得為一鳴幾個孩子想想。”
如今石泥大船隻探索到海邊二十里遠,再遠的地方就沒去了,怕會在海上迷失。
霍景山沉默了片刻,再開口還是很堅定的語氣,“陛下,霍家先祖數代心心念唸的就是想看看海那邊是什麼樣,以前那麼艱難的時候也阻擋不了他們,現在有石泥大船,微臣自信會比他們更安全才是。
祖宗之遺願,後代子孫不能不顧。恭王妃有恭王爺疼愛,子女環繞膝下,微臣相信她會過得很好,還請陛下應允。”
姜元羲有些頭疼,見霍景山一副死活都要去的樣子,又問道:“那大雍的水運大河該如何辦?”
身為工部尚書,霍景山早在太初元年就親自帶著常明義走了一遍大雍全境,勘定下了能貫通南北、疏通洪澇的水運大河,這個水利工程是大雍目前最為龐大也是最為看重的工程,一旦水運大河通了,南北兩地百姓受益眾多,還能澆灌良田萬萬傾。
“水運大河早已經勘定好了路線,也開鑿了大半,有恭王爺看著,不會有問題的。”霍景山答道。
姜元羲沒轍了,最後只得應允:“朕派虎賁軍護你出海,但你必須與朕約定,三個月必返。”
就算霍景山不答應,虎賁軍也必定會按時返航,這才是她派虎賁軍護他出海的原因。
霍景山也明白這點,只能應了。
才走了霍景山,胡不歸前後腳也來求見。
“你說你想帶著血狼軍去西北一探?”
第433章 黃金之地
大雍王朝的北邊,就是邊康所在地,而西北邊,則是比邊康族更遠的地方,此前並無人探過邊康更遠的地方有什麼。
胡不歸認真的道:“陛下,微臣探西北之時會小心謹慎,絕不會讓血狼軍陷入危險中。”
然而這番話無論是胡不歸自己還是姜元羲都明白並不能讓人安心,去西北邊一探究竟,就意味著要深入邊康族的地帶,胡不歸帶著血狼軍去會不會跟邊康發生衝突摩擦?氣候會不會很惡劣?深入那麼遠,吃什麼,喝什麼?
姜元羲連番問話砸下來,胡不歸依然鎮定,顯然是有備而來。
“陛下,如今才初春,天氣並不炎熱,可以帶上一些用鹽醃製的肉乾和饃饃,我們會人手帶上五袋水,微臣和血狼軍裡還有幾個懂得查詢水源的好手,可以沿途查詢水源。若是肉乾和饃饃都吃完了。。。。。。”
胡不歸眸中閃過一抹歷光,“不是還有邊康人飼養的牛羊麼,總不會餓死我們。”
姜元羲微挑了下眉,沉吟了片刻之後道:“你去找常先生要幾個精確的指南針。”
沒道理給了霍景山不給胡不歸。
這話就是答應的意思了,胡不歸大喜,再次行禮,“陛下,請靜候微臣佳音!”
沒有哪一個帝皇沒有開疆拓土之心,就算是最不堪用的帝皇,埋在骨子裡的擴張之心都會在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