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家女孩非常傳統,感情很專一,輕易不戀愛,一戀愛就削尖腦殼執著地往婚姻裡鑽。
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話:中國有兩個地方的女人最適合做老婆,第一是廣東的客家女人,第二是福建的惠安女人。據說她們都是中國最勤勞善良、最守婦道的女人。
李英本身並不富裕,但她姐姐當時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副總。在深圳,能混到大型企業副總,幾乎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
戀愛的時候,周畔就告訴李英,很希望能到她姐姐單位工作。剛開始,李英沒敢答應,因為她知道:即使她答應了,在沒有正式確定關係前,她姐姐是不會理他們的。
7個多月後,經過李英的努力,周畔很快如願以償,到了她姐姐公司下屬單位做物業管理員,從此告別了四處跳槽謀生的緊張日子。
周畔承認,當時並不是很愛李英,但他想,情感是可以慢慢培養的,真正一見鍾情的人並不多。
1995年,李英跟周畔結婚。第二年,他們生下一個兒子。
本來就很勤奮的周畔,因為底子薄,沒有後退之路,來深圳有點背水一戰的感覺,屁股後面永遠像有一把火燃燒著,讓他不停地往前跑。
危機感越強烈,出人頭地越迅速。比如,公路兩邊的樹,雖然種得很密,每間隔一兩米就有一棵樹,可是卻長得很迅猛,高而壯。但草原上的樹,稀少如殘留在禿頭上的髮絲,悠哉悠哉地活著,卻長得很矮小。
幾年後,他拿到了自考大專文憑,又把戶口和關係調到了深圳,還在羅湖供了一套房。
李英高中畢業後就來深圳,也是在她姐姐的幫助下,在一家民營企業做文員。沒有後顧之憂的人,一般就缺少危機感,###年來,一直都在做那份工作。而且,傳統的客家女人習慣於婚後以家庭為重,生下孩子不久,李英就辭職出來,做專職太太。
這麼“兩極分化”後,周畔漸漸地覺得自己跟她很難溝通。周畔說,溝通的問題還不是離婚的主要原因。他認為,李英很本分,但就是思想極為保守,要求他每天下班就要回家。有時有應酬,晚點回家,她很快就會打電話質問他去哪裡,跟誰在一起,回家後還要查他的手機。
周畔說,自孩子出生後,這一矛盾一直存在,而且逐漸尖銳,兩人吵了無數次,甚至打過架,鬧得雙方親戚都知道他們整天鬧離婚。
最早鬧離婚因為李英和小孩的生活問題沒法解決而擱淺。他說,他願意把房子、孩子和所有的家產都給李英,但她供不起房,更不要說培養孩子了,所以就一直拖了下來,一拖就是將近10年。
在周畔最困難的時候,是李英和她姐姐幫了他,離婚的時候,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她們母子的生活問題。如果生活沒有保障,他寧可一生沒有愛情,也必須維持婚姻。
這也是一部分人維持婚姻的原因。
2005年1月,周畔終於把房子供完了,孩子也長大了,他也幫李英找了一分比較穩定的工作。一切安排好後,他才下決心離婚。
此時,李英儘管很不情願離婚,她認為離婚是很失敗和丟人的事,但她覺得10年來跟周畔同床異夢,婚姻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便痛苦而無奈地跟他去辦了手續。
離婚後,李英和她的家人都罵他是愛情騙子,說他達到自己的目的後,就一腳把老婆踢開,另尋新歡。
而周畔覺得自己很委屈,他說自己滿肚子苦水,沒人能理解,他當初結婚時,萬萬沒有想到會跟李英這麼難相處,而且他至今沒有愛上別的女人。
但李英卻死也不相信他沒有別的女人。她說,雖然沒有抓到他有女人的證據,但憑女人的直覺,她認為周畔絕對跟別的女人已經保持著幾年的關係了。
醒世真言
有道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愛的真諦是人的價值,如果一開始就安下了娶富家女的歪心邪念,又怎能不亂情行事呢?又怎麼能鍾情於“人”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真金不怕火煉
韓梅是貴陽人,1992年認識了前夫魏廣華。魏也是貴陽人,當時在深圳自營一家企業。兩人接觸了一段時間後,有了感情。當年,韓梅就跟他來深圳,到他的公司裡做事。
1994年,也就是兩人相處二年後,有了比較深的感情基礎,他們終於結婚了。婚後,韓梅繼續跟丈夫一起經營著自己的事業,小家庭其樂融融。
1995年底,韓梅生了一個女兒,便主要在家照顧孩子。之後的幾年,他們的生活喜憂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