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部分(第3/4 頁)
粘罕當然沒吃飽撐了以三千人規模打現在的開京防線,於是把劉法嚇的縮回去後,粘罕殺回馬槍,一路走一路殺,小孩都沒放過,那些跟著劉法去重建家園、喊口號,有氣勢的三韓百姓們,不用粘罕滿世界去找了,被一路燒殺搶掠。
如果女真人再多些,就是三光了。可惜粘罕即便嗜血也做不到三光。
女真節度使阿骨打急發命令給粘罕,說威懾已經足夠,女真鐵騎已經無敵,過猶不及,別殺了,改而收編青壯年、奴隸兵。
就此一來,高麗舉國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那些尚未來得及退回開京的百姓,一些人已經不信任高麗國能做什麼,不信大宋軍隊能保護他們了,大多數躲在山裡,一些群體則選擇加入了女真隊伍,強者就算殘暴,也總有人願意追隨的。這就叫跟隨趨勢,隨大流。
所以因張叔夜和劉法的錯誤對朝戰略思想,女真正在猶如病毒一般的急速壯大中。
這個形勢,讓坐在成都的高方平都有些沉不住氣……
緊隨其後,大宋的政治形勢忽變,趙佶神經再大條也覺得不妥了。
雖然損失不大,卻是越打,女真的人越多,而我大宋一萬志願軍入朝,如今卻只剩下六千多。
九戰九敗。
哪怕劉法在戰術上已經做的很好,有效控制了傷亡數字,但是實在太難聽了,不懂軍事的趙佶首先就接受不了這個戰果,於是把正在“病休”的蔡太師找來問計。
到了這一步,蔡京的主體思想當然是挺高方平了。老張是君子,得罪了他毫無問題,但高方平是鯊魚,他若記仇,則蔡家將來很危險。
於是蔡京對趙佶言道,“是時候了,高方平歷練已足,天下,已經是年輕人的天下,一代天子一代臣,官家如此年輕,得年紀相差不大的良臣相助,乃國之幸事,天佑大宋,現在的朝廷已經不需要老傢伙們了,老臣願意全退,建議張叔夜半退,官家您看可好?”
趙佶大喜。
他就是這個意思,只是說趙佶戾氣輕沒主見,自己是不會去找老張開這個口的。但蔡京開這個口,自然就皆大歡喜了。
老蔡當時只是臨時請病假,身為太師,身為大宋首相,他現在“以身作則高風亮節”,主動全退,交出圖章來,且勸導張叔夜放手半退。這樣一來麼,誰也不方便多嘴了。
於是不意外,老張雙眼發黑,此番被皇帝和首相一起將軍,無顏面繼續待在中書門下了。
其後,趙佶加張叔夜資政殿大學士、太師銜,帶開府儀同三司職官退居二線,美其名曰:“給年輕人把把關”。
老張喜歡養牛,是牛脾氣,直接抗旨,不受資政殿大學士,不受太師頭銜,去吏部交了開府儀同三司這個大宋最高官銜後,帶著老妻,帶著高手屠庫,趕著牛車要回鄉。
老張知過開封府,大頭百姓不知道政治上的事,但大家很留戀他,於是有十萬百姓參與恭送老張。
如此一來,蔡京大罵張叔夜牛脾氣。
而趙佶很是尷尬,也去送行了,最後趙佶仍舊出言挽留。
大頭百姓聽皇帝幾次三番這麼說了,也大呼“大皇帝陛下萬歲,請張相公留京,您不在,咱們心理不踏實”。
“好吧老夫已經習慣了京城的氛圍和氣候,就留下來吧。”張叔夜當時很賴皮的這麼說。
不過不表示他的牛脾氣就沒了,他仍舊不接受“退居二線”這個概念,不受太師和資政殿大學士頭銜。
話說做過首相的人他已經圓滿了,已經在大宋歷史留下了足跡,所以在張叔夜的立場上,這個官可以不做,卻丟不起這個臉。
老張就有這麼固執。兒子是個奸商,也教不出來了,於是老張打算在汴京養牛種地……
終章 不如歸去
政和三年十一月,大宋太子趙桓親至成都府,帶去了聖旨,太子代表趙佶“請高方平出山”,拜門下侍郎、兼樞密使。
林攄等人已經出師了,成都府路局面已經穩住,底子打下了,於是高方平就放手了。
十二月初離開成都之際,萬人空巷送行,卻沒人請求他留下,大頭百姓又不蠢,大豬肉平拜相了那是喜事,帝國戰車真的轟鳴了。
“我大成都又出宰相了。”
“妥妥的,我認為高方平算成都人。”
這些論調就由這些傢伙們在民間腦補去了,也沒誰去管他們……
政和四年元月,東京大雪磅礴。
王安石進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