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可是一旦修成,根基卻最為穩固,元靈法力最盛,幾乎是無窮無盡。同等境界之中,莫有可比擬者。
所以他們二老入了大羅,實在是意義非凡。
那正中聽講的八位弟子中,玄松、玄素、玄玉、玄雲、玄羅,聽得津津有味,面露微笑,胸中五氣翻騰,似乎隨時要衝出頭頂,顯然獲益良多。玄穹雖然也認真聽講,只是眉頭緊皺,若有所思,似乎總有關節未解。玄竹根基不穩,更是聽不明白,不免左右顧盼,不時走神。玄昊畢竟入門稍晚,修行時間太短,遠不能與其他幾位相比,因此也覺得鎮元子所言,大多玄奧難解。不過他也是有毅力之人,雖然當時未解,卻在心頭暗記,不似玄竹一般不知所以。
這一講,便講了三百年。
這三百年間,洪荒之中發生了一件大事,便是三清分家,各開道場。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雖然都是盤古元神所化,但是繼承的性情,本來就各異,所修持的大道,也截然不同。此前三清未成聖時,洪荒人才濟濟,還能一致對外,講究三清一體,不生爭執。
如今各自成聖,又立了大教,各為一方教祖,他們三位又是道祖親授之徒,盤古正宗,繼承了開天功德,還有誰能與他們爭鋒?因此相互之間,摩擦卻是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元始天尊與通天道人,闡道與截道,正好針鋒相對,時時辯論,又經常轉為口角之爭,弄的太上老君,都是心煩不已,無心修那清淨無為的大道。
玉京山一山豈能容三聖,何況還道不相同。因此三清一番商議,乃於三十三天之外,各自另開了天地,分別是那太清境大赤天、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
舉凡成就聖道、證得混元聖人者,藉助至寶,卻是有了劃破混沌虛空、開闢天地的能力。而且所開的一方天地,完全由自己掌管,永為清淨之地。大神通者,還可以在其中造化生靈,化出一方世界,宛如洪荒一般。
不過真與洪荒比較起來,實際上卻是滄海一粟了。要知盤古大神能以一己之力,擊破三千大道維持的造化玉碟,開闢鴻蒙,是真正能與大道比肩的人物。比起後世的聖人來,不知道要高明瞭多少。他如此神通,都為開闢洪荒身殞。若有聖人不自量力,想要效仿盤古,更只有殞身一途。
不過開闢小小一方天地,供自己居所,卻是不難。三清聖人有兩大開天神器在手,自然更是輕而易舉。就連女媧娘娘,也借得三清神器,開闢一方天地,立了媧皇宮。
那玉京山畢竟乃是難得的仙山勝境,靈元所結,更勝至寶。按理太上老君為長,該為他所得。不過他修持無為之道,對外物並不太過看重,卻無意收此靈山。因此元始天尊便不客氣,將其收到了玉清境清微天中。
三清都立大教,若是隻在自己所開的天地之中,卻又如何傳下道統?因此太上老君便在洪荒首陽山立了八景宮,元始天尊便在不周山立了玉虛宮,通天道人便在東海金鰲島立了碧遊宮。後來元始天尊認為不周之名不詳,便改做崑崙。
三清是道祖親授之徒,又是盤古正宗,在洪荒眾生心中,乃是大道源流。因此剛立下門戶,聞名前來拜師學道者,不絕於途。
不過想要成為聖人門徒,卻絕非容易。
其中太上老君修持無為之道,喜歡清靜,本無收徒之心。不過人族卻有一人,年少時偶聞仙道之術,自此矢志不渝,遊歷洪荒,見山就拜,三月不見仙道,再換其他一山。如此拜到首陽山時,其人早已過中年矣!老君見他有大毅力,心想太清仙術,總也要傳下道統,便收其為徒,賜名玄都,是為太上老君唯一弟子,玄都**師。
元始天尊立闡教,順應天道,擇徒甚嚴,出身不佳者、根行不深者、福緣不厚者、六根不淨者、其身為女者,皆不得拜入其山門。因此數百年過去,也只收得數位弟子,乃是廣成子、雲中子、南極仙翁、太乙道人等數位。
通天道人卻與他們不同,講究擷取之道,不論是何出身、具何根行、有何緣法、修何神通,都相信能從天道之中擷取一線生機,證得道果。因此,他在金鰲島收徒,卻是有教無類,大道通傳。
從此,三清在洪荒傳道,更使得慕道之風,達到鼎盛。
還說萬壽山上,五莊觀中,三百年一過,鎮元子講道完畢,無關之人都紛紛散去,只留下鎮元子與八位弟子還在殿中。
鎮元子因道:“我在萬壽山,立地仙門戶,當收九徒,傳我道統。如今九徒聚齊,悉傳大道,一視同仁,未曾偏廢。至於能不能悟,能悟到多少,都是個人緣法。五指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