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坐到朕的身邊來。”漢景帝撫了撫他那短而稀疏的鬍鬚笑道。一面命宦官取來了墊子,示意竇琰坐到跟前來。
“多謝陛下賜坐。不知今日陛下召琰來有何事?”竇琰倒也不客氣,大大方方地站了起來,走到了漢景帝的跟前坐下。
“前日,滎陽已然傳來喜報,吳王劉濞伏誅,叛軍大勢已去,天下大勢以現,汝父於朝有大功啊……”
竇琰微微一笑:“琰代家父謝陛下之贊,不過比起諸位將軍來,家父雖有些許微功實不足道也。”
“哦?”漢景帝不由得微微一愣,見過請功的,見過搶功的,還真沒有見過這種謙虛法的。
竇琰斟酌了下之後開口言道:“家父武略不如俞侯、曲周侯,兵法不如絳侯,攻城略地不如弓高侯,而能居大將軍之高位,鎮軍滎陽,統籌各路大軍,使得朝庭能大獲全勝,其中固有家父與諸位將軍於戰場廝殺之功,不過,最大的功勞,還是陛下。”
小馬屁精,老奸巨猾的漢景帝嘴角微微地扯了扯,很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這樣的馬屁話,跟那些前日自己在朝堂上聽到的又有什麼兩樣?
便是那坐於一旁的王娡,也不由得微微搖了搖頭,露出了一絲失望的表情。倒是那小劉徹仍舊眨巴著黑漆漆的大眼睛,打量著跪坐得筆直的竇琰。
“原本還以為這小子是個大材,不想……”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自覺看人識人已然很有一套的漢景帝心裡邊想道,原本溫潤的聲音裡邊也隱隱地透出了一絲絲不悅。“汝既言朕之功最大,那麼不知道汝可否說說,讓朕也知曉一二?”
竇琰哪裡看不出那兩位的神色變化,不過竇琰卻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面色如常地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七國之亂;如驚雷閃電風雲乍起。然陛下處亂不驚;以義擊暴;深謀其兵;善納眾議;將幾十萬叛軍在數月之內各個擊破;逐一蕩平。
陛下的威在於不變;慧在於因時;機在於應事;戰在於制氣;畏在於懼小;智在於治大;戰亂在於斷上;服眾在於正下。故爾,琰以為,若無陛下的英明,波及幾乎整個大漢江山的七國之亂,又焉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平定。”
竇琰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而且那八個短句一氣呵成,聽得漢景帝都不由得心神搖曳,更甭論他人。而原本方才露出了失望之色的寵姬王娡此刻不由得滿臉的震憾。
“……威在於不變,慧在於因時,機在於應事,戰在於制氣,畏在於懼小,智在於治大,戰亂在於斷上,服眾在於正下……”漢景帝半天才回過了味來,嘴裡邊反覆地咀嚼著竇琰的話,上上下下地打量了竇琰好幾眼。“沒想到,竇王孫生了你這麼個心思靈慧的兒子。”
“真沒想到,居然能說出這等有見地的話來,看來啊,日後陛下怕是又要多得一良材了。”王娡也恢復了鎮定,摟了摟小劉徹溫婉地笑道。
“呵呵,是啊,竇氏一門之中,堪用者寥寥,然可稱為大材者,唯汝父一人,而今,倒又多了一個竇琰,呵呵……”漢景帝看向竇琰的目光也變得有些不一樣起來。
“謝陛下贊,琰年少懵懂,不及家父多矣。”竇琰這個時候才算是鬆了口氣,總算曆史還沒有完全地偏離原本的軌跡。至少,自己的老爹終於完成了他在歷史上的本應完成的一項使命。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他並沒有再跟天子鬧彆扭,數辭而不出仕,而是慨然應命。
--------------------
那個歷史時空,自己老爹就是因為太過任性,三番五次地不給皇帝面子,這讓原本就城府極深的漢景帝劉啟把他給劃入了不可大用的黑名單中。
而現在,自己來了,在自己的勸說之下,老爹趕在七國之亂前回朝任事,而七國之亂始,老爹又嘔心泣血地整出了個《推恩令》,再攜平定七國之功,至少,讓漢景帝看到他的才華的同時,也讓他清楚了自己的老爹是一位勇於任事,忠於朝庭,忠於天子的實幹者,獲得漢景帝的認可。
至少漢景帝能夠在這個時候召見自己,並且還稱讚了父親,這一點,已經讓竇琰感到相當地滿意了。之後漢景帝又跟竇琰聊了一些閒話,竇琰倒也應對得體,漢景帝很是滿意地告訴了竇琰,原本想要封賞於你,不過當時因七國之亂而耽擱了下來,而如今,叛亂已定,你老爹有大功於社稷,就等汝父回朝之後,再論功行賞。
竇琰倒沒什麼意見,反正漢景帝肯定不差錢,總不至少吝嗇到自己這麼大的功夫卻連三瓜兩棗都賴著不肯給。
“這個孩子倒是頗為成器。”看著竇琰那消失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