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常遇春的軍隊箭枝損失了不少。
常遇春終於下令,不用理會其船支,便讓他靠近過來,反正憑著陳友諒的小船,如何也攻不下江州城的,而陳友諒要的便正是這個結果!
當南面的守軍發現此次衝過來的船已經不是小船,而是高達數層樓的巨型大船時,已經來不及通報了,大船如同巨龍擺尾一般將船尾穩穩的靠在了城牆之上,早已按捺不動計程車兵們如同寶劍出鞘,惹起鮮血一片,長長的斬馬刀如同千年未曾飲血的魔鬼,在寒月中生出讓人痛徹的殺意,丈長的長矛在透甲錐箭的掩護下,如入無人之境,一時間,城牆上常遇春的守兵便傳出鬼哭狼嚎之聲,陳友諒也終於在士兵完全佔領了南面城牆之後登上了城牆。同時城牆開始放下雲梯,北面和西面的軍隊開始朝南部匯合,陸續登船,開始由高處向低處侵襲。
陳友諒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威風凌凌的笑著,這本來就屬於自己的城市,終於要重新迴歸到自己的領土之下了。
楚方玉畢竟是女子,見到這血腥不忍睹的場面,終於撇過頭去,傍在莫浮雲的身上。
莫浮雲也是心下感慨,見到雙方士兵撕殺,沒有半分情面,出手便是奪人性命的招式,而且一刀一矛都是如此的直白——殺人而已。心下突然為自己的所為有些內疚,是否是自己害了這些人?
二人各思所想,卻聽見陳友諒哈哈大笑一聲:“常遇春!”話音間,人已如同一頭雄鷹朝下城牆之下撲去,腰間斬馬刀出鞘,隨意揮動之間,將朝自己衝過來的幾名敵兵砍翻在地。單憑著這一手,莫浮雲便敢斷定陳友諒的功力絕對在第一流高手之列!
在陳友諒的面前十丈處,是一名身穿戰甲的五旬男子,手持一根精鋼長矛,紅纓隨風而動,氣勢絲毫不因為己方暫時的弱態而有所減弱,此人正是常遇春!
陳友諒大笑道:“常遇春,你沒有想到有今天吧?”
常遇春長矛,舉矛就刺道:“廢話少說,分出勝負你再笑不遲!”
陳友諒沉聲一喝道:“本王正有此意!”斬馬出手,招式渾然天成,二人瞬間纏動在一起。
兵器之學,並非只有民間才有,也並非只有民間門派才有,早在元朝建立之前,成吉思汗便建立了“天階殿”,大肆的招攬天下民間武者為其所用,然後自成兵譜,以供武官進入學習,每年由其親自考核,取前十名者,居將軍之位。而天階殿中的武學秘籍被稱為“官方武典”。
斬馬刀,乃是從宋代開始的軍隊便廣泛使用的一種兵器,其將刀本身長度加長,變細,專斬馬腳,故而叫斬馬刀,在官方武典裡,這是唯一和刀有關的兵器,也就造就了舉世之中唯一的刀之兵譜。民間同時不甘示弱,於是不少漢人開始研究斬馬刀,於是得出了不同的刀譜,然而無論是斬馬刀還是銀蛇劍,都只能說是類刀和類劍的兵器,但雖比不上刀劍之鋒,偏又自成一體,別有殺傷力,陳友諒曾混跡江湖之時,偶得異人傳授此刀法,自言從未遇過敵手!
常遇春手中之矛,亦是大有來歷,其矛名曰三寸矛,然而此矛長越八尺,為何又名為三寸矛呢?其原因便是此矛乃是名匠為常遇春量聲打造,比起普通的矛恰好長了三寸,而正是這三寸之長短,使得常遇春將自身的工夫揮灑得淋漓盡致,三寸之間,足見四十年的功力!
二人武功自成一體,若是建立門派都可謂是一派宗師之舉,兩者相鬥自然是分外引人注目,然而兩軍相對,大概除了莫浮雲和楚方玉外,均無人將心思放在二人身上。
但見陳友諒斬馬一橫,反手掃去,空氣中傳來滋滋之聲,似空氣亦被劃破一般,常遇春不躲不散,雙手持矛,直臂朝前一挺,硬是將陳友諒的斬馬之勢攔住,同時飛起右腳,朝著陳友諒的腰部踹去。
陳友諒哪能被踢中,斬馬順矛朝下一劃,欲斬常遇春握矛之手,常遇春腳勢不變,雙手一掄,硬是將斬馬朝回撥,而陳友諒則借常遇春這一撥之力,身形憑空一翻,不但避過了常遇春的一腳,同時凌空飛射,斬馬化為劍勢,直刺常遇春正胸。
常遇春冷哼一聲,矛身朝回縮回一寸,矛尖化成點點星點,朝著陳友諒點去,此一勢已罩住陳友諒全身上下。
然陳友諒刀到盡處,竟然在萬千光點中正好點中矛尖,同時身形猛朝上飛昇,落下之時,斬馬直指常遇春的百會|穴。
莫浮雲被這精彩的打鬥吸引得忘記了身在何處,這二人的身法,腳法,眼力,武技的確不愧是一代宗師之選。而最重要的,是莫浮雲想看出個結果來,楚方玉則是一扯莫浮雲的袖角道:“此時不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