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2/4 頁)
十臺織布機都在生產帆布,帆布是多股線織造,所以質地堅牢、耐磨、緊密厚實,寬度自然是越寬越好,戰船上的風帆就會少了幾道縫合處增加了耐用性。
漢人早在一千年前就會利用桐油來防腐,這個技術又領先了歐洲千百年,如今黃家的風帆都上桐油增加防水性和耐腐蝕性。
上桐油可不是浸泡也不是用刷子刷幾遍,而是把生桐油加工成為熟桐油,用棉紗沾上一遍一遍均勻的擦上去,上了桐油的風帆使用壽命是歐洲風帆的一倍都不止。
這樣的塗油帆布還是製作行軍帳篷、雨衣、雨傘、車棚的最佳材料,故而寬寬的帆布需求量很大。
黃家已經開始用帆布給鋼鐵廠的工匠製作勞保工作服,也在生產帆布軍鞋,以後甚至可以嘗試生產熱氣球。
這是黃家技術團隊的研究專案,黃勝出了點子,試製以猛火油為燃料的燃燒器製造熱氣球,如果成功,以後在茫茫大草原,找尋敵人就事半功倍也!
一個個升空的熱氣球,上面有兩個用伽利略望遠鏡觀察的黃家斥候,幾十裡方圓蒙古騎兵都無從遁形。
騎兵失去了隱蔽性,當然失去了攻擊的突然性,他們會不斷落入黃家熱兵器人馬的包圍圈,以後根本沒有一絲翻盤的機會。
黃家的織布廠和紗廠產量倍增,成本直線下降,但是黃家的松江布依舊外銷不跟大明民間資本爭奪市場,全國一盤棋,黃勝可不能富了自己讓大明的數以萬計的家庭式作坊一一難以為繼。
至今為止,黃勝都沒有讓自己體系規模化大生產的產品衝擊大明已經脆弱的經濟平衡。
寧可費些周折也要向外國傾銷,歐洲的市場很大,經過在世界各殖民地不斷掠奪的許多歐洲國家積累了太多財富,黃勝先經濟侵略他們分一杯羹再說。
這樣做大有好處,物美價廉的布匹不斷湧入,本來就技不如人的歐洲紡織業就落後於大明一個世紀。
隨著歐洲本土的紗廠、布廠一個個倒閉,沒有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一個個作坊式紗廠、布廠,如果不偷學黃家的技術,歐洲歷史會被改寫,恐怕一百年後珍妮紡紗機都未必能夠發明出來。
這毋庸置疑,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本來就是智者在不斷勞動中迸發出的思想火花,沒有了產業鏈的支援,憑空捏造根本不可能,又不是黃勝有意開金手指。
大明其實是這個時代的先進生產力,棉紡、絲織技術傲世天下,農業技術甩歐洲幾條街,漢人思想解放,王陽明的心學影響深遠,大明一個月出版的各類書籍就是整個歐洲一年的總和。
可惜啊!可惜!在冷兵器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前一刻,通古斯野蠻人跳了出來,建奴運氣太好,漢人何其不幸焉!
趙時敏帶領的船舶設計團隊又完成了家主佈置的設計任務,單層炮甲板的三桅大帆船“巡航艦”設計成功了,這一次設計了兩個型號。
趙時敏和設計者們用三國演義的文臣武將來命名“巡航艦”,“郭嘉級”載重量達到四百噸,排水量接近大明二號福船。“趙雲級”載重量二百噸,排水量四百噸。
新式“巡航艦”優點是結構簡潔建造容易造價便宜速度快。黃家由於有螺旋槳技術,設計的“巡航艦”與西方大不相同。
歐洲的“巡航艦”為了提升速度每一艘艦艇都配備巨槳超過二十四根,黃家根本不需要這樣低效率的人力驅動。
如果黃家的“巡航艦”出現在歐洲,可以完爆他們的“巡航艦”,因為黃家的“巡航艦”速度快火力猛。
“郭嘉”級“巡航艦”設計了九磅、十二磅、二十四磅三種規格的火炮二十四門裝備,其中線膛炮六門。
單炮甲板的“巡航艦”個頭比“戰列艦”矮小許多,增加了安全性,黃家專門設計了高達七丈的望塔彌補由於低矮受到的視野限制。
“郭嘉級”“巡航艦”連同所有的標準裝備設計造價的預算總計達到五萬兩白銀。
為何造價根本沒有節省?因為家主以人為本,不肯把每一次出海看成命運的賭博。
為了防止如此快船面臨觸礁的風險,不僅設計了中國船舶的多密封艙。
還別出心裁利用黃家彈簧的技術優勢在船頭以白銅板配合六十四個密封彈簧減震器,如同悍馬汽車的防撞裝置一般前出船頭水線以下部位,單單這個裝置就需要白銀五千兩。
如此設計理論上“巡航艦”以十二節的速度撞上礁石也不會沉沒,甚至受傷的可能性都不高。
船小了,黃家團隊對自己的設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