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第3/4 頁)
才是硬道理。
只要有足夠的實力,能夠確保流寇加滿清加大明三方聯手都打不過自己即可。
管他誰還能夠鬧騰,率領大軍去奪取緬甸完成對中南半島的戰略包圍,然後席捲東南亞,把後世的泰國灣變成“南明”內海。
土地多了,人口倍增,工農業產值自然水漲船高,普及教育使得老百姓整體素質提高,技術工人、大工匠、科學家的數量每年都在大量增長,發明創造科技革新永遠都在進行中。
國家的凝聚力空前,從小接受民族主義教育的青少年人人渴望從軍報國,“南明”軍隊的戰鬥力當然足以稱雄世界。
葛呈傑已經是一營遊擊將軍,他的營頭名稱是“臨高營”,得知家主將要由陸路趕去雲南,他派遣了三成戰象兵在沅州府黔陽縣等待乘船前來的家主。
戰象兵種這幾年發展迅速,現在擁有戰象二百一十頭,七十頭戰象四百戰象兵將要護送家主跋山涉水,當然這些戰象會抽調出六十頭加入先頭部隊。
有幾十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幫忙,遇水架橋就容易多了。不擅長騎馬的黃勝一路上騎著大象南下倒是不辛苦,甚至可以在象背上的藤簍裡打瞌睡。
由於糧草充足調配合理,軍人紀律嚴明,隨軍醫務兵及時防範傳染病和流行病,戰士們和隨軍百姓能夠得到行軍散、人丹、清涼油、抗瘧靈等等防止疾病的藥品。
因此縱然長途跋涉萬里,基本上做到了沒有大量戰士、移民因病減員,行萬裡路勝讀萬捲書,軍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戰士們當然會把沿途看到的大明現狀跟“南明”對比。
太多軍民發現“南明”老百姓和大明子民的生活存在巨大差距,更加堅定了今生今世追隨南王的信念。
近百萬軍民踏上漫漫征程,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夜晚登高遠望,軍民的宿營地篝火點點,如同繁星灑落。
營地裡歡聲笑語歌聲嘹亮,喜悅盪漾在每個人的臉上。
組織的力量是無窮的,那些日子難熬的大西南老百姓覺得有了主心骨,根本不介意追隨“戰神”跋山涉水。
他們覺得這輩子最幸福的日子就是跟著南王人馬行軍……。
第七百零九章:摧枯拉朽
樸實的老百姓獲得了溫飽,沒有了打罵就認為幸福了,如此低的標準讓黃勝感到汗顏。
老百姓一路上聽“戰神”人馬言傳身教,眼神早已不再迷茫,他們對擁有五畝水稻田私產的未來日子充滿嚮往。
幾個月的集體行動,大西南移民們也習慣了保甲聯防,知道有什麼難處或者發現什麼異常需要向保長、甲長報告。
中軍行軍小半年終於來到雲南,一路上收留了太多願意移民海外的老百姓,浩浩蕩蕩的南下隊伍恐怕有幾百裡,中軍到達昆明,後隊還在安順。
崇禎十二年的新年黃勝在春城昆明渡過,大軍已經到達超過一半集結在大明信地八莫,一座屯糧城已經在緊鑼密鼓修建之中。
小馬超夫婦主動帶來八千白桿兵精銳參加戰鬥,廣西狼兵來了足五千猛人,另外有各地土司紛紛響應,許多頭人把族裡最強悍的小夥子派來了,彙集的人馬不下兩萬。
西南明軍將領也不甘落後,一部分將領曾經跟隨黃勝在大越國鏖戰立功,知道跟著“戰神”打仗風險小收穫大積極性空前。
由於西南邊疆都是“南明”控制,明軍無需守土,將領們帶上本部人馬追隨南王搏軍功,兵馬總數已經超過三萬。
西南貧困,將士們日子也過得不好,糧餉從來都沒有足額得到過。
主動追隨南王上戰場不僅僅拿足餉而且是雙倍,有了軍功又是當場兌現,一個普通明軍跟著南王幹一年攢下二三十個銀幣也不是很難。
因此得知這一次南王點兵多多益善的訊息後,多地明軍蜂擁而至,但是明軍將領有自知之明,不敢把老弱帶來貽笑大方,他們都是精挑細選的強壯之兵。
黔國公沐啟元也派出世子沐天波率領一萬人馬助戰,這些人馬屬於黔國公的看家家底。
沐家久在邊陲,二百年來干戈不斷,經常必須為了守土而打仗,他們自認為沐家人馬應該能戰且耐戰。
雄赳赳氣昂昂的“戰神”大軍氣吞萬里的豪邁,黔國公父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終於覺得沐家帶兵的模式有可能落伍了,武器也應該更新換代。
沐家從家主開始,麾下將領都主動來“戰神”隊伍參加合練,出操、學文化一樣也不肯落下。
黃勝當然不會閒著,在等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