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中分析出其脾性。進而判斷其,確實堪稱一絕。想來蔡吉之前對其他諸侯的正確判斷也是用的此術。如此絕技讓賈詡不禁想起高祖當年所論的“得天下之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些人將這句話中的“人”理解為民心。但賈詡卻知在帝王之術中,這裡的“人”指的是人才,即善於用人者得天下。道理似乎並不複雜,可真正實施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為王者必須先知道什麼人是忠。什麼人是奸,什麼人是君子,什麼人是小人,知道手下文武的為人性格,如此方能將臣下運用自如。
說白了就是要先有“識人之術”。才能做到“得人者得天下”。可以說識人之術是成就帝王之業的一大關鍵。一個人若沒有識人之術,就算再才華橫溢,再萬夫莫敵,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相反一個人若有識人之術,能將有識之士招入麾下運用自如,那哪怕他不學無術,依舊能成就一番霸業。項羽與劉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難道眼前這個女子真天生就擁有帝王之才?
賈詡下意識地打量了一番蔡吉。繼而由衷感嘆道,“主上真善於識人。”
“文和先生過獎。”蔡吉謙遜地回應道。清楚三國人物的平生可算是蔡吉爭霸天下的一大利器。因為歷史的軌跡或許會因她的介入而改變,但人物的性格為人卻是固定的。蔡吉正是藉著這一優勢,將帳下的一干文武掌控得服服帖帖。在面對袁紹、曹操等當世梟雄之時,亦是遊刃有餘。但是這一招也並非百試百靈。倘若對方是沒有在史書中出現過的人物,或是記述模糊的人物,蔡吉便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判斷對方為人與性格。好在大多數沒在史書中出現的人物並不出彩,以蔡吉這些年積累下的閱歷與經驗,也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但是有一人卻是例外,那就是林飛。
直至今日蔡吉在面對林飛之時。依舊會有一種難以掌控的感覺。那個男子的特性太過模糊,完全不似郭嘉、賈詡等人目標明確。蔡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林飛有利用自己振興墨家的意思。如果沒有這一條,她很可能一早就已出手將其除去了。不能掌控的人,就乾脆抹去,這是史書給予蔡吉的教訓。
本著這一原則,蔡吉決定主動出擊,招納更多已知人才為己所用。所以下一刻她便將話鋒一轉道。“東郡之亂暫且靜觀其變。孤打算明日前往清河拜訪崔琰。”
蔡吉驟然轉換話題,讓在場的文武不約而同地都楞了一下。卻見高順詫異地問道,“主上去清河,黎陽還攻否?”
“圍而不攻。爾等先在魏郡、清河兩郡屯田夏種。”蔡吉果斷地下達了對黎陽城的處置。原來黃河已然進入夏季汛期,連帶著黎陽城的地下水位也上漲了不少。如此一來土遁旗自然是無法繼續挖掘地道。而蔡吉也不想將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殘酷的攻城戰中。恰逢眼下是夏種時節。有道是夏種一日早,十日趕不到;夏種前後差一分,每畝少收好多斤。能抓緊時間多種一粒糧都是好過在黎陽城下磨洋工。
“喏。”高順與辛毗雙雙抱拳領命。
一旁的趙雲則向蔡吉問道,“主上可需雲陪同前往清河?”
“嗯。叫上曹丕。”蔡吉點了點頭道。段娥眉已經被她派去鄴城出差,趙雲自然是又成了最佳保鏢人選。
“主上為何要帶上曹丕?”趙雲不解地問道。這倒並不是說趙雲討厭曹丕。事實上曹丕在馳援官渡時表現出的仁孝還是挺讓趙雲感動的。只是對方終究是曹操的兒子,讓其一直跟在蔡吉身邊,總讓趙雲等人有些放心不下。在他看來與其讓曹丕在齊營裡轉悠,還是將其送去東萊嚴加看管的好。
哪知蔡吉卻不假思索地回應說,“崔琰乃當世鴻儒,精通論語、韓詩,曹丕隨行能替孤對答一二。”
蔡吉極沒操節的回答,讓在場的一干文武尷尬得沉默了半晌。但眾人也知自家主公十三歲喪父淪為孤女,成為郡守之後又忙於公務忙於征戰,沒有時間好好學習也不足為奇。卻見辛毗率先打破沉默,向蔡吉提議道,“毗對論語、韓詩略通一二,不如由毗隨行?”
其實並非蔡吉不學無術。所謂韓詩是指漢初燕人韓嬰所傳授的《詩經》。韓詩於漢文帝時立為博士,成為官學,西漢時與魯詩、齊詩並稱三家詩。可是此三家詩在戰亂中逐漸失傳,流傳於後世的是在漢朝並不主流的毛詩。即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詩經》。《論語》的情況也一樣,後世流行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程樹德的《論語集釋》。大眾點還有《于丹論語心得》。至於漢朝流傳後世的版本則是何晏的《論語集解》。當然眼下這位何公子還在龍口抄書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