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到了他的面前。就見張懌緩步走下馬車來到劉備面前,躬身行禮道,"張懌見過左將軍。請左將軍上車。"
張懌所指的馬車名喚軺傳,由兩匹馬拖拉。依制二千石以上大臣及列侯,皆供給軺車。劉備已是左將軍當然有資格坐軺傳,但為了節省開支同時為給臣下作表率,劉備至今沒給自己配過軺車。此刻眼見張懌邀請自己乘車入長沙,劉備不由心頭一動,翻身下馬繞著軺車轉了一圈。旋即便朝張懌拱了拱手道,"那備就恭敬不如從命也。"
張懌見劉備如此平易近人,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心想這位左將軍果如傳言所說是位仁義之輩。思慮之此,張懌又偷偷地朝劉備陣營打量一番,卻發現人群中並無諸葛亮的蹤影。於是他不禁好奇地向劉備問道,"左將軍。怎不見諸葛郎君?"
剛要上車的劉備聽張懌如此一問,趕緊回頭詫異地反問道,"孔明先生不在長沙?"
"哦?三家皆不見諸葛孔明蹤影?"吳營大帳之中,周瑜以同樣詫異地口吻向魯肅詢問著諸葛亮的情況。
"是。據悉劉琦也曾派人探尋諸葛孔明行蹤,但皆無音訊。"魯肅如實答道。其實他對諸葛亮的突然消失也是深感疑惑。原來就在孫策指派魯肅出使三家的同時,張羨、劉備、劉琦三家也各自派出了使節聯絡結盟之事。只是令魯肅頗感意外的是另三家使節中並沒有諸葛亮的身影。更為確切點說,自打那日離開吳營之後,這位一手促成四家結盟的年輕謀士便從眾人的視線中消失了。促成四家結盟抗曹是何等風光的榮譽。諸葛孔明竟說走就走,連聲音訊都沒留下。魯肅真不知道自己該為此感到高興?還是失落?
"那結盟之事可有變故?"周瑜想了一想又追問。
"張羨、劉備、劉琦三家皆同意與主公結盟。張羨提議會盟大典定在五月初五。"魯肅回過神答道。
周瑜聽罷魯肅所言,一邊揮手示意其退下,一邊低頭沉吟了半晌。忽然他仰起頭長嘆一聲,自嘲道,"伯符。看來瑜是小覷諸葛孔明也!那日不該放其出營。"
正在自顧自琢磨戰圖的孫策聽周瑜如此一嘆,不由回過頭問道,"哦?諸葛孔明真如此了得?"
周瑜以略帶歎服地口吻說道,"瑜本以為諸葛孔明是效仿蘇秦合縱荊揚四家抗曹。而今看來其在合縱四家之前,已先遊說三家聯手製吳。"
孫策聽到"聯手製吳"四個字,再想起那日諸葛亮在靈堂上的表現,當即揚起劍眉冷哼道,"好個口蜜腹劍偽作之徒!策若再遇此人,定提三尺長劍,斬其頭顱!"
周瑜擺了擺手笑道,"諸葛孔明才思敏捷,膽識過人,乃當世儀、秦。此等奇才若被伯符一斬為二豈不可惜?"
"公瑾是想收服諸葛亮?"孫策皺起眉頭問道。在他看來諸葛亮固然厲害,可他孫策帳下也是人才濟濟。且不論眼前的公瑾,就是剛才離開的魯子敬也不見得會比那諸葛孔明差到哪去。想那諸葛亮不過是佔了些許先機,眼下沒他參與荊揚四家還不是照樣聯盟。
雖然孫策並沒有將他的想法說出口,但周瑜卻儼然從孫策的表情中讀出了他態度。於是他當即調整了坐姿,向孫策鄭重其事地抱拳道,"瑜確有此意。伯符既懷逐鹿稱霸之志,又豈可無容人之心。試想若齊桓公記恨管仲暗殺之仇,其如何能成就一方霸業?"
周瑜一番進言直說得孫策面紅耳赤。連忙虛心地檢討道,"公瑾言之有理,是策自大也。"
看著人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像個孺子一般向自己認錯,周瑜心頭不禁泛起了一股暖意。這便是他周瑜的主公,強如猛虎,純若赤子。終有一天他會輔佐眼前的男子成就一番鴻圖霸業。
建安七年五月初五,孫策、劉備、劉琦、張羨四人在長沙城下結盟抗曹。訊息一經傳出,天下為之震動。無數反曹之士紛紛奔走相告。原本已在豫、兗兩州消聲滅跡的山賊匪幫也如雨後春筍一樣先後冒頭。至於早與袁譚勾搭成奸的高幹更是趁機一把扯掉遮掩已久的遮羞布,在幷州平城(即後世大同)公然起兵叛曹,自封為討逆將軍。並在不久之後與袁譚、步度根部會師於冀、並、幽三州交界的白登山下。一時間曹操四周狼煙迭起,宛如昔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再現。可誰又能想到促成這一切的僅是一個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諸葛亮……"曹軍中軍大帳內。曹操反覆咀嚼著壞他南征大計之人的名字,卻發現自己竟對"諸葛亮"三個字一無所知。過了半晌之後,曹操終於放棄了努力,轉而向身旁的荀攸自嘲道,"公達,孤是否小覷了天下英豪?"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