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大戰序幕(第1/2 頁)
未及正午,整個王城頓時就大大的騷動了起來,駐守在博州的兩個折衝府也是在果毅都尉的帶領下譁變易幟,加入了匡復大軍當中。
與此同時,絳州刺史韓王李元嘉、豫州刺史越王李貞、通州刺史李撰、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軌、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緒、邢州刺史魯王李靈夔、申州刺史李融以及壽州刺史趙瑰紛紛在各自領地發動了匡復起義,原本一片寧靜,意味著舉家團圓的八月十五頓時被處處騰飛的狼煙所攪亂了。
三天之後,李貞在豫州自領為匡復軍大總管,統帥匡復戰事,並將先帝遺詔昭告天下,痛斥武后禍國殃民的行徑,並號召所有忠於大唐的臣子對其群而攻之。
而作為先鋒的琅琊王李衝在博州募得八千人,連同折衝府所領的一千七百餘府軍,直撲博州西南的魏州,打響了匡復第一戰。
而此時此刻,通往神都洛陽的官道上驛馬如飛,各地的加急文書猶如片片飛落不止的鵝毛大雪般,送往了武后的案頭。
魏州告急!河東告急!豫州告急!河北告急!
麗春殿內燈燭煌煌,武后和宰相重臣們已經一天一夜沒有休息了,接連不斷的爭執聲不時傳出,顯然意見沒有達到統一。
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劉禕之乃是堅定的主張和談之人,他理由充分的沉聲言道:“太后,這次起事的李唐皇族幾乎都為皇室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之所以要奮不顧身的孤注一擲起兵匡復,完全是因為太后你始終不肯還政給聖人,使得宗族為之憤怒,想要匡復江山社稷,以微臣愚見,不如派出使臣與匡復軍進行和談,爭取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化解這一場烽火狼煙。”
陸瑾知道劉禕之乃是李旦親政的堅定支持者,故而他才乘此機會,繼續出言請求武后交權。
但是以武后堅韌不拔,擅權不鬆手的秉性,會這麼容易就範麼?
果然,武后面沉如水,雖然沒有開口,但鳳目中隱隱有著怒火在翻滾。
“劉相迂闊之言當真令人噴飯!”春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武承嗣再也忍不住了,當先一句奚落嘲諷之後,這才拱手言道,“太后,微臣雖然不通兵事,但也明白賊寇臨門一定要為之痛擊,而非隱忍求情答應他們蠻橫無理的要求,既然這些皇室宗親如此不長眼,膽敢冒犯太后亂我國祚,微臣願意率領大軍滅此朝食,為太后你老人家消氣!”
武承嗣現在所有權勢來自於武后,故而他最不希望看到武后倒臺,當此之時,不管匡復軍如何強大,都必須與之對抗到底。
陸瑾倒是有些希望武后能夠任命武承嗣為討伐軍之帥,以這草包蠢貨絲毫不通軍事的能力,必定不會是匡復軍的對手。
怕就怕武后會啟用如黑齒常之那樣的名將前來擔任統帥。
不過好在這段時間黑齒常之正在鄯州於吐蕃交戰,根本沒有空閒前來中原。
沉默了許久,武后終於開口了,口氣也是變得冷然而又凌厲:“這些皇室宗親詐稱是奉了先帝詔令,不用問也是想要為了師出有名而製作的矯詔,他們豈會真心匡復,完全是眼熱先帝留給我們孤兒寡母的江山!朕現在臨朝稱制,代新君秉政,豈會與這些亂臣賊子們和談妥協?望諸位宰相以天下社稷為重,協助朕剿滅叛亂,而不要受叛軍的蠱惑。倘若再有人提及和談妥協之言,朕立斬不赦,決不姑息。”言罷,狠狠的瞪了劉禕之,顯然是警告之意。
似乎想要緩和殿內肅殺的氣氛,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魏玄同捋須言道:“仗肯定是要打的,用兵更是如同救火,究竟何人為帥,大家不妨說說看。”
地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韋方質拱手言道:“太后,諸位同僚,要說當世名將,當屬黑齒常之一人耳,微臣建議急招黑齒常之前來中原平叛,方為上策。”
武后一聽,便搖頭嘆息道:“現在河源軍正在與吐蕃大軍血戰,豈能輕易換帥?黑齒常之自然不行。”
話雖如此,但武后心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未講。
黑齒常之雖為百濟降將,但深受劉仁軌的恩典,在政治上也比較支援劉仁軌的意見,而劉仁軌乃是堅定的反武者,在這個關鍵時刻,又豈能讓黑齒常之前去領軍?!
“若是如此,微臣推薦一人。”魏玄同看了站在旁邊一言未發的陸瑾一眼,說道,“陸相公儘管年紀輕輕,但已經多次領軍作戰,不論是剿滅白鐵餘之戰,還是抵抗吐蕃入侵之戰,亦或是平定徐敬業之戰,陸相都是智勇兼備,武功昌盛,所領大軍更是所向披靡,銳不可當,可當討伐軍主帥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