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雅集夜宴(下)(第1/2 頁)
便在此時,一個身著青衣華服的老者點著竹杖緩步悠悠地走入中間甬道,身後跟著的是白衣翩翩的崔挹,老者精神矍鑠臉帶微笑,不停對左右兩邊的人們招手示意。
謝瑾輕聲問道:“大郎,可知那老者誰也?好似很有地位的模樣。”
金靖均將一片牛膾蘸上胡椒沫放入嘴中,順著謝瑾所說望去,邊咀嚼邊含糊不清地言道:“還能有誰,應該是博陵崔氏的宗長吧。”
“崔氏宗長……”謝瑾喃喃一句,念及崔氏為了奪取6氏鹽場的卑劣手段,立即就對那面容慈祥的老者沒了好的感覺。
來者正是博陵崔氏的宗長崔守禮,今番選擇在江寧秦淮河舉行中秋雅集,他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從心內來講,對於江南之地的名門望族,崔守禮心裡一直保持著尊敬之心,並沒有因目前崔氏的赫赫地位,而存在那種地域上的歧視,況且昔日五胡亂華,也只有這些江南望族,才真正將中華文明的根基保留了下來,尤為值得尊重認可。
江南人才輩出文人名士多不勝數,歷來為風華淵藪,安知不會出現一個奇才聲振寰宇?舉行雅集了解江南士族新一代的才子,正是崔守禮心頭所想,因此他才會主動邀請“王謝袁蕭”四大家族前來赴宴。
所謂的“王謝袁蕭”,指的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蘭陵蕭氏、還有陳郡袁氏。
王謝世家的顯赫不用多說,然目前皆已經趨於沒落,蘭陵蕭氏和陳郡袁氏卻是不然,仍有許多子弟活躍在官場之中,譬如武德、貞觀年間的名臣蕭瑀,便是蘭陵蕭氏的子弟,太宗皇帝贊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而昔日與武則天爭鬥不休的蕭淑妃,也是出自蘭陵蕭氏,其世族能耐自是可見一斑。
緩步走至主位,崔守禮老眼一瞄,立即現左右兩張顯赫案几前已有人落座,乃是兩個白蒼蒼的老者。
正在沉吟間,那名身著玄衣的老人當先站起笑容滿面地作禮道:“老朽陳郡謝氏宗長謝睿淵,見過崔公。”
崔守禮反映極快,當即上前扶著謝睿淵哈哈大笑道:“原來閣下便是謝氏宗長,老夫神交久矣,今日終於得見,實乃一大樂事,老兄弟不必多禮!”
一句“老兄弟”頓讓謝睿淵心頭一暖,正欲說話之際,另一案的那位老者亦是起身拱手笑道:“在下琅琊王氏宗長王芝庭,崔公安好。”
崔守禮拱手回禮,望著兩人捋須笑道:“常言王謝世族素有通家之好,昔日謝安拒絕朝廷徵召隱居會稽郡東山,整日與王羲之縱情山水飲酒作詩為樂,今見兩公,隱隱有先人風範也。”
王芝庭有些慚愧地笑道:“老夫學問不精詩賦不佳,差羲之公多矣,崔公實在謬讚了。”
謝睿淵笑著點頭道:“芝庭兄此言不錯,今番能夠得到崔公邀請,吾等實在深感榮幸。”
崔守禮呵呵一笑,又與謝睿淵及王芝庭略微寒暄,不消片刻,待到蕭氏宗長以及袁氏宗長到來後,時辰也是到了戌時,夜宴便在期待之下正式開始了。
伊始之初,崔守禮斟滿杯中美酒,站起身來鎮重其事地朗聲道:“諸位貴胄名流,文士才子,博陵崔氏今日不才,在秦淮河畔舉行中秋雅集,目的便是為了弘揚我朝詩賦文化,加深南北兩地交流,博陵崔氏久居中原,儘管目前忝為七宗五姓之,然卻一直固步自封如同井底之蛙,老朽以為文學之所以能夠昌盛,來源於切磋交流,正是不爭不辯大道不顯,當下最為風靡者,莫過於舉行詩賦雅集,老朽也想憑藉這次機會,結識江南道以及全國各地的英才雄才,現在謹以杯中美酒,敬各位賓客一杯,歡迎各位前來赴宴。”
說完之後,崔守禮白頭微微昂起,竟是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主人如此,客人自然不能怠慢,廳內眾人紛紛起身陪著崔守禮也是一飲而盡。
三樓廂房窗欞前,沛王李賢正與崔若顏對案而坐,聽到崔守禮此話,不禁笑微微地言道:“十七郎啊,你那阿爺何其謙虛也,倘若博陵崔氏是為井底之蛙,江南道的那些迂闊世族豈不是腐朽得如同千年殭屍了。”
崔若顏知道李唐皇室出生鮮卑胡風甚濃,加之朝廷對於江南世族一直採取打壓的政策,因此李賢對江南世族並不感冒,說不定心裡面還甚為藐視,於是附合點頭而笑:“殿下說得不錯,光看昔日的王謝世家,便知江南世族再也無昔日英風,一群苟延殘喘的可憐蟲而已,何足掛齒。”
李賢哈哈笑道:“十七郎果然慧眼如炬,來來來,你我接著飲酒。”
崔若顏淡淡笑了笑,絲毫不顧俏臉上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