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漚麻(第1/2 頁)
說到麻就想到種植隊,她立即去了後面的種植區。
大豆已經種下去了,還長出了矮矮的小苗,像地面上鋪了一層蓬鬆的綠毯,各種野菜長得都很好。
陸輕輕很滿意,然後立即招來各位隊長們開會,當然還包括大麥等高山族的人。
會上陸輕輕先再次鄭重地介紹了一下大麥他們,然後說了說小麥的重要性。
“這個時候種小麥大概有些遲了,不過種還是要種的,高山族分五十人去專門操心這個事,大麥帶隊,奔,你們種植隊從旁協助,肥料、工具之類的都要跟上,一會兒我也一起去,在城外劃一塊好的地皮出來,今天休整一天,明天就要開始整地。”
陸輕輕說,這是路上就和大麥商量好的,挑的五十個人都是參與過種小麥的人。
“然後就是麻,我帶回來的三車草叫做亞麻,是可以做衣服穿的,具體的做法以後再說,現在亞麻還沒徹底成熟,得重新種下去,等會劃好麥地還要劃一片麻地,種植隊忙不過來,巡衛隊都給我來幫忙,儘快把亞麻種下去。”
說完這兩件要事,其他人也沒特別緊要的事情回報,陸輕輕一揮手,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出去劃地皮。
為用水方便,兩塊地都離人工湖不遠,麥地明天再說,但麻地今天就要動工。
陸輕輕以前看書自學,對幾種麻都非常感興趣,因為覺得植物做成衣服特別神奇,她知道亞麻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要有豐富的腐植質,就讓人去挖黑黝黝的腐殖土來;要求蓄水性好,就在翻地時把那什麼石塊啊,砂土啊都弄走。但黏土對亞麻來說也不合適,會長不好,所以也不敢留那太過黏軟的土質。
一塊不小的地,被陸輕輕徹底開墾不說,成分都幾乎換了個遍。
至於肥料,亞麻對氮磷鉀都有要求,無奈這裡沒化肥,就多施點農家肥吧,漚好的人畜糞尿稀釋後給埋在地下,上頭種亞麻。
三車亞麻,雖然路上百般照顧,但畢竟走了四十多天,有不少徹底死掉了,陸輕輕將那些還有生機的撿出來,小心地種到地裡,每一株她都像對待脆弱的小寶寶似的給生命之力鞏固。
還有一些活著還是活著的,但太老了,莖部已經徹底木質化,種子也成熟了,陸輕輕就將種子收下來,亞麻全株堆放在一起。
至於死掉的,堆堆攏能有半車,把陸輕輕給心疼的。
這些也不能浪費啊,其實開花之後的亞麻已經停止生長了,只不過還沒徹底成熟。
過老和過嫩出麻率都低,陸輕輕將其老歸老、嫩歸嫩地分開來,其中又進行粗細、顏色的篩檢分類。
亞麻的加工第一步就是選莖,因為粗細、顏色、長短對於漚麻都有影響,所以必須區分開。
區分開之後,外形一樣地捆成小把,能夠一手握持的程度為一把,紮緊之後就要開始漚麻了。
陸輕輕回憶著看過的內容,漚麻也叫做脫膠,就是為了將亞麻上的果膠、半纖維素這樣非纖維素的東西分解掉,得到比較純的亞麻纖維,像白鹽部落那樣直接用石頭把表皮砸爛,把亞麻砸軟自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太過粗糙暴力了,對亞麻纖維損傷太大,而且影響後一步的加工。
她是要做生產線的,當然不能那麼幹。
她回憶漚麻法,其中只有生物法適用於當下。
生物法又分為雨露法和水法。
雨露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亞麻鋪放在露天空地上,利用雨水、露水之類的自然條件來漚麻,然而三角高原上雨水並不多,這個方法自然不行。
水法法有冷水、雪水、溫水等方法,冷水法簡單,就是將亞麻放在池塘、湖泊裡,浸泡個十幾二十天,或是先浸泡一段時間,拿出來曬乾,然後繼續浸泡。
這個方法簡單,但陸輕輕選擇了溫水法。
她讓人挖了一一米多見方的池子,注入水,將捆紮好的一把把的亞麻垂直放在裡面,被水徹底沒過,然後將燒熱的石頭投放進去,以此來加溫。
溫水法的最佳溫度,如果她沒記錯的話,在三十多度,這是分解細菌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所以必須有人在邊上時刻關注,水溫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
但這種方法只需要漚上兩到三天就行了。
陸輕輕記得漚麻過程中還需要換水的,好像是透過換水來調節酸鹼度,但她實在忘記了換水制度的具體內容,只好作罷。
把亞麻漚下去時,天已經黑了,陸輕輕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漚麻池,今天晚上有歡迎晚會,歡迎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