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基礎(第2/2 頁)
樣讓人為難的選擇,朱明忠稍作沉思,隨後他看著其反問道。
“玉山,你可曾考慮過,假如我忠義軍為達素所敗,又該如何?”
軍門的反問,讓張國久先是一愣,隨後又笑道。
“軍門,以忠義軍之軍威,別說達素所領的清虜是號稱十萬,即便當真是十萬大軍,又豈是忠義軍的對手?”
儘管張國久是在南京才入朱明忠之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並不瞭解忠義軍,通濟門血戰打出了忠義軍的悍勇的名聲,不過區區六千忠義軍與上萬清軍精銳猛攻之下,仍然能夠絕地反攻,近乎反敗為勝,殺進滿城。
當初忠義軍尚是如此悍勇,更何況是現在,現在忠義軍非但兵多將廣,而軍資充沛。在張國久看來,只要給軍門兩個月的時間練兵,到時候,別說是所謂的“安南將軍”達素領的十萬大軍,沒有十萬,即便是真有十萬,又豈是忠義軍的對手。
當然,這一切正是因為朱明忠擅長練兵的名聲早已在外,沒有任何人會懷疑,只要給他幾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夠練出一支精兵來。畢竟忠義軍就是證明。
時間!
只要有時間,軍門就一定能練出一支精兵!
“玉山……”
玉山的話,讓朱明忠微微搖著頭。
“別忘了,咱們現在即便是加上萬餘水營,頂多也就是兩萬人馬,達素再沒有十萬,七八萬也是有的,雙拳難敵四手啊!”
兵力不足,這才是忠義軍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儘管自從忠義軍成軍以來,屢戰屢勝,但是除了通濟門血戰之外,其它的都有投機取巧之嫌,儘管百戰百勝的打出了忠義軍的自信,但作為主帥,朱明忠又豈不知道自身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兵力不足!
而兵力不足的原因又是什麼?
“我忠義軍,起自於江陰、興於常州,可江南諸地皆遭滿清屠戮,人丁不過區區數十萬,即便是揚州等地同樣也曾遭受屠戮,也就是淮安,未見兵火災,可即便如此,兩地人丁至多百萬,即便是於此募兵,想來兵不過三四萬人,若是再多,恐怕就會影響到農作……”
人口才是發展的根本,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談,就像現在李定國於西南,儘管屢戰屢勝,但現時卻又是越戰越弱,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西南在滿清的屠殺下,幾乎達到了人口斷絕的地步,如此一來,即便是李定國取勝,也無法補充糧草、兵員。
沒有足夠的人口資源,就無法招募足夠的兵員,沒有足夠士兵,就不可能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當然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糧草、稅收。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口作為基礎。
現在如此,幾個世紀後同樣也是如此,人口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而絕不可能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負擔。即便是負擔,也不過只是一時的負擔。
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就可以募兵,可以徵稅,當然,商品也就有了市場。
朱明忠不想讓自己成為第二個李定國,雖然是百戰百勝,讓清軍聞風喪膽,但卻因為人口的問題,導致其越戰越弱。
朱明忠的話,讓張國久微微一愣,這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關鍵,不是軍門長不長於練兵,而是軍門能否徵到足夠的兵,徵不到足夠的兵,這一切都是空談。
而這一切又回到了張國久之前的那個建議中。只有透過一切辦法,讓滿清加重對百姓的盤剝。才有可能促使那些百姓離開滿清的佔領區,來到南方,在這裡墾荒種田。
“三、四萬……嗯,軍門,若是能募三四萬新兵,加以操練,算起來,忠義軍也就是六萬人馬,足以,想來達素亦不足為懼,待到他日,擊敗達素之後,沒準還能俘虜數萬,到時候,自然無需再為兵員不足憂慮……”
“但願吧!”
對於張國久的建議,朱明忠並沒有表示反對,而只是朝著對岸的清江看了眼,然後說道。
“錢炳奇、高成田他們應該到了吧,玉山,今天晚上的洗塵宴,你也一同去吧!”
軍門看似隨口的吩咐,只讓張國久的心頭猛然一跳,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是在間接的告訴他——他已經成為了軍門的心腹……
在張國久的心情有些激動的時候,朱明忠的眉頭緊鎖著,心裡在權衡這他之前的那個建議。
“也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