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基於國情的房地產投資(第1/2 頁)
所以,除了預先設計好的考察目標外,眾人其他可能的活動,就是美冬基於這一路上最新產生的那個念頭,而做出的一些臨時對性考察了。
說白了,就是有關土地購置方面的事。
沒有人不對擁有私人的土地感到興奮,尤其是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整個東亞文化圈,只可惜新中國採取的是公有的制度,普通百姓最多隻擁有七十年的所謂產權。回憶上輩子的殘念,如何能不讓美冬再拾這份固有的興趣,並將它肆意發揮在日本,這片仍享有私有優勢的國土上?
所以,對秋葉原的收購計劃就這樣被列了名單,但如果僅此而已,又怎能算是戰略目標呢。這一趟中國之行,美冬除了體驗嶄新的風土人情外,大部分精力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然後,正當她坐在中方提供的轎車裡,路過一排高層公寓時,這個念頭猛然覺醒了。
“土地的功能性區劃當中,佔有率最高的就是住宅用地,尤其是人口眾多的東亞。但除了中國和**外,大家施行的幾乎都是私有制度,也就是當房屋被賣出後,地產商就會失去對原有財產的所有權。雖然這沒有妨礙他們賺到金錢,或者說,只是把不動產轉化成了流動資金,但少了一片地就是少了一片地。”
“在這方面,就連日本也是不例外的。明明是小國多民,但超過一半的人口都聚集在三大都市圈,而且人們習慣於長期通勤,導致市內大規模公寓的市場有限。國情不同,自然導致像中國那種房地產坐大的局面很難出現,但要是能把東京當前所有的租住公寓都買下來,也是片極為巨大的市場了……”
夜裡休息時間,乃至是最終回家的飛機上,只要一有空,美冬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房地產業在歐美國家沒什麼稀奇的,作為非農業傳統社會,他們對房產沒有強烈的執著,也就使得地產業只是項普通的金融商品罷了。雖然對歷史氛圍格外濃厚的歐洲而言,還會有貴族領土的存在,香榭麗舍大街的房價也的確很昂貴,卻仍不能孕育出繁榮的房地產經濟。
所以,如果美冬想當房地產大亨的話,產業型別上無非就是商場酒店、度假別墅類投資和民宅銷售型,而且直接和歐美市場說拜拜。因為她想當的是地主,其他人只能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在這一點上,中國顯然能客觀實現她的願望。然而,國內地產商們都還各種嫌蛋糕不夠大呢,哪能給她強勢涉入的機會?
所以,到底還是得在日本發展了。
“日本小國多民、高度城市化的國情,導致隨便一點成就都是很了不起的,或者說,在國內社會有巨大影響力。大家成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只是把現有的公寓樓都收購下來’,可不要小覷這份成就啊。總共雲南省那麼大的地盤,三十萬出頭的總面積,然後全國超七千萬人口都集中匯聚在三大都市圈,導致鄉下地區恰恰人煙稀少……所以,比起大刀闊斧的改造工程,果然還是把現有市場蠶食來得好?”
想到這裡時,美冬正有一搭沒一搭地盯著上海地圖,著眼於它的土地功能劃分,並思考著有關“鬼城”的種種事宜。
“空曠鬼城的出現,無非就是地產商不知節制胡亂開發的後果。他們想當然覺得每個城市的新建住房都會被購置,而無視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隨便找片空地就要蓋樓。這種情況,相信也就是中國才會有了,美國有土地沒人口,日本有人口沒土地,就是想沒腦子都沒那個沒腦子的市場啊……噗!”
因為“想當地主”的念頭作祟,美冬想當然地先拿中國當樣板,這才後知後覺到國情不同的問題。那麼,除了日本和中國,還有什麼地產業大國可以瞄準呢?
印度。
同樣是東亞人口大國,或許印度能是個潛力股,但它歷來多邦分治的混亂局面,委實讓人不敢把太多實體資產扔過去。兩百年了,印度超九成的土地掌控在百分之一的地主手中,各方利益集團天天你爭我奪,日資貿然湧入……真的好嗎?
“而且那裡畢竟是印度啊,難道我還要親自跑那片土地上,欣賞一堆終於建起廁所的公寓樓群嗎?所以果然還是先拿下國內的公寓樓市場吧,何況秋葉原也是我最不能放過的一片地,但這顯然是個耗資巨大的專案,我可不能讓財團就此陷到無底洞裡去。所以,在徹底展開這項產略的同時,我還需要一個穩定高效的利潤表……”
有一段時間了,但美冬直到今日仍記得清清楚楚。自家財團ABt那裡的首席生物學家,負責雜交水稻的德川教授曾向她抱怨過,說老會長因為不節制的研究資金投入,導致財團某方面頗為入不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