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是氣象廳的談話:……最近以來,日本集中發生了地震和天災,地殼運動也趨活躍,有關部門正在查明原因。儘管如此,說日本列島將要下沉,這是不可想象的……
文章最後刊登的是著名學者大泉的談話。大泉稱:我們對田所學者的研究工作,是不能寄以太大信任的。此人善於譁眾取寵,說出這樣的話只能認為,他想趁日本最近發生的地震及其他動盪現象,混水摸魚,沽名釣譽。這種言論只能助長社會的不安,因而對這樣的人應嚴加管束……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經理,科幻小說家等身份的人的談話,無非是認為田所博士的說話純屬無稽之談。
從陸上自衛隊派來的年輕校官,走過來同小野寺搭話道:“應當給他處分!要是以前,洩露了國家機密會被立刻關進監獄。”
小野寺很惱火,但他按捺住火氣問道:“田所博士現在在哪兒?”
“他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昨天下午來到氣象廳,向總部提出了辭職。”
向氣象廳提出辭職?小野寺有些不解。
那位年輕的科員說:“若批准他辭職,就更麻煩,他就可以站在完全不負責任的立場上了,反正說話不受約束了。”
那校官傲慢的說:“對老百姓有什麼辦法!對國家大事沒有責任感。乾脆把他扣起來算了。”
“聽說,領導曾試圖說服他……”
“說服有什麼用?約束不了他的行動,他這種人說不定會亂來一通。依我看就得采取措施。”
小野寺忍無可忍地插嘴道:“田所老師只不過發表他個人的意見,並未暴露計劃和總部呀。”
“這就沒事了嗎?要被新聞機關嗅出來,我們要被調查的。”
那位年輕科員說:“公安部門已對他盯梢,今天下午他還要出席民間廣播電臺的普通節目。”
校官破口大罵:“混蛋!應動用防諜部隊阻止他!”
從外務省調來的一個秀才似的科員說:“最好是聽之任之,否則會引起人們各種猜測。對於記者採訪,一問三不知,把他頂回去。”
小野寺獨自嘟噥道:“可是,田所博士為什麼會突然……”
坐在小野寺身邊的幾人忽然意識到小野寺是早就同田所博士一塊工作的,都朝他看去。
外務省調來的科員說:“那個人恐怕是不得志吧。在那件事還模糊不清的時候,他確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那事被組織真正抓起來以後,他反而成為絆腳石。他也不過是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才去調查研究的,或者可以說他只是出於個人的好奇心想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他根本沒有把事情和日本這個國家的命運問題聯絡起來去考慮。而且他可能希望自己一直混在‘D計劃’核心小組中,但他又不會使用微機,甚至不懂總體設計工程系統是怎麼回事,這樣,自然就從領導核心中被淘汰掉了。也許因為這一點,隨著他地位的下降,不滿情緒就爆發出來了……”
年輕的科員說:“中田先生後來居上,成為領導核心,也許他因此而惱火呢。有人曾聽到他們兩人的爭吵。”
校官鄙夷地說:“那種放蕩任性的學者,作為開路先鋒還湊合,一遇國家大事就……”
小野寺心裡大喊:不是的!不是你們所說的這樣。說田所博士是因受到排擠而大鬧情緒這完全是政客和官場的看法。在小野寺看來,田所博士是位真正的“學者”,他比那些大學教授們更懂得“自然”和“人類”,性情更豪邁豁達。可是,他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事呢?……
突然隔壁房間的門被開啟,有人大喊;“不好啦!田所先生在電視節目裡,動手打了同他座談的人!”
屋裡的人一下子緊張起來:“打了誰了?”
“山城教授。”有人答道,“他正在推搡節目主持人哪!”
有人說了聲:“這下可好啦!”
人們不由得勃然大怒,心想肯定是那校官,或是從外務省來的秀才。當科員們爭先恐後地擠進隔壁的電視間時,小野寺卻癱坐在那裡。小野寺想起博士那張感情洋溢的面孔。他所瞭解的博士具有寬闊的胸懷,他知道博士是那種一心想著廣闊的“自然界”,並不貪戀爭權奪利的鬥爭的人。博士還說過小野寺“這人是可以信賴的,因為他了解大自然”,就是因為這句話奠定了小野寺對博士絕對信賴的基礎,就是這樣一位博士,具備即使被排擠出去也不打算報復的寬宏大量,是不是正因如此,他才與眾不同,和別人合不來?……可是,為什麼博士會這樣……
有人大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