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在不行,送去臨川與她作倍也好。
家裡人自然無人敢反對。
阿藍忙給老夫人道了謝,若不是大宋不興磕頭,阿藍真就跪下去給老夫人磕個響頭了。
心動不如行動,曾子固決定今日便去,剛才過完節,那古莊劉的父子兩也當在家,剛好打聽木材行的事情,嫁妝那是六娘要用一輩子的,馬虎不得。
吃了早飯,讓阿藍收拾了一番,又叫新來的車伕許十三套了馬車,這就打算出門了。
阿藍在曾家住了幾日,一家人待她又親和,自是不捨,臨行前去與老夫人並朱氏告辭,老夫人憐她,叫六娘準備了兩貫錢:“丫頭你拿著,雖說是自己母舅家,只留些錢在手中總不是壞事兒。”
阿藍哪裡敢接,兩貫錢呢,就推拒道:“老夫人可別,一應用的,八小姐都給我準備好了,再說舅舅從前頂喜歡我的,不會對我不好,且我也自己也能作些繡活兒,補添家用,想來那未見面的舅母也不會為難與我,府上收留了我,已是大恩,在府上這幾日,家裡人個個對我都好的很,阿藍豈能再拿這麼多的錢?”
“讓你拿就拿著,就當我給你以後出嫁時添的妝了,原先我也拿不出這麼些錢來,如今託你八姐姐的福,家裡日子過得去,這才給你的。我如今年紀也大了,不知道能活幾日,興許以後也再見不著你這丫頭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朱氏和六娘喜她靈俐,也就勸她收下,阿藍見老夫人這麼說,只得收了。
因有那傢俱畫樣的事情,到時候還需八娘與劉家父子細說,因此八娘也一道去了,到了古莊劉,因阿藍還是四五歲時去過舅家,並不記得住在哪裡,許十三便先趕著車,打聽阿藍舅家的住處,因阿藍並不知道舅舅姓名,因此也沒問出來,四人只得先去了劉老伯家裡。
果然劉二郎也在家中,見曾家來人,自是高興的很,忙請了幾人進院裡,相互見了禮,便問起阿藍舅家的事情,劉老伯因是村裡老人了,聽說是嫁在城中的姑娘,又生了女兒後故去的,便知道了是哪家,只是嘆道:“這可不巧,你舅家自你娘去世後,在村裡住了一年,後你舅母生了場大病,把家裡的地典了出去,家裡就斷了生計,再後你舅舅也不知尋著了啥活計,就與你舅母一家去了外鄉,前些時候聽人說是去了福州那邊,只也沒個確切的訊息。就是要尋人,只怕一時也沒個準訊息的。”
阿藍聽到這裡已經呆住。
她一心投奔了來的,以為憑著自己勤快,還會繡活,能幫家裡爭些錢,舅母就算不喜,也不會攆了她,再說舅舅從前疼她,自然會留下她來,到時不但可以照顧自己的外甥女,而且這外甥女還能給家裡爭些收入。
所以阿藍一直覺得她投奔舅家,是肯定能留下來的。可現如今她惟一的去處也斷了,以後怎麼辦?
曾家已經救了她的命,那李家是什麼樣的人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知道的,如果曾家留下她,就是給曾家尋麻煩,她又不是那知恩不圖報的人,怎好再厚了臉賴在曾家?
可,現在要怎麼辦?
阿藍茫然的看著天空,就覺得面前幾人都離得自己遠了。
八娘見她難過的樣子,心疼的很,這個小姑娘也不過才十歲罷了,比自己還小兩歲呢,死了爹孃,被後孃賣了,好不容易逃了出來,打算奔個親,這親還無音無訊了。
若是自己,又該怎麼辦?天下雖大,並不是處處都能容人的。
還好自己穿到了一個好人家,雖窮些,但有那麼多人愛她疼她。
幸福果然是要比較才能感覺得到的。
“阿藍……”八娘知道這時候任何安慰的話都是廢話,切切實實幫阿藍解決生存的難題才是根本所在,可那句“你去我們家吧”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她不想給自己家找麻煩,可她想幫幫這個可愛可憐的女孩子。
便望向二哥。
眼巴巴的樣子,落在曾子固眼裡,就心疼起來,妹妹是個很善良的人,但又精明的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她能拿主意的。讓阿藍躲他家幾天是一回事,長住則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這孩子是有家的。在母舅家和在自己家是兩回事兒。
但他又豈是見死不救的人?祖母行前不是說過麼?若是這丫頭投親不成,則送到臨川去陪祖母,反正老人家孤寂,就是有六娘在,六娘平常操持家務,也累的很,哪能事事周全的?這幾日看著,阿藍也是個機靈勤快的,心性也好的很,不如就送到祖母那裡,也給老人家添一份歡樂,再說不就一個小丫頭而已,總少不了她一口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