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授想見他的事情,索性也寫了貼子,欲登門拜會,再則,那州衙的劉知州,於自家也算有恩的,當年二郎子固沒少人家照顧,更當去拜訪一翻,就與老孃說了,自去寫貼子不提。
黃氏也聽了曾不疑說了家中最近的情形,老懷甚慰,她年紀大了,對一個老人而言,再沒有比一家人平富安樂更重要的,如今吃活不再愁,便不再有什麼憂心的。又想著明年春闈,該叫幾個孩子去京裡試試,便也轉去了書房裡,一邊看曾不疑寫貼,一邊說著大郎二郎幾人入京的事情。
曾不疑很快寫好了拜貼,扶了老夫人去正屋裡坐著說話:“……母親放心,大郎和二郎已定了要去的,四郎和五郎,我還要去問問他們教授的意思,他們母親也都在準備著四季衣裳並盤纏了,只是兒子又想著,明年開春四月,便是母親的九十大壽,若是這幾孩子趕不回來,豈不耽擱了?”
黃氏就打斷了他的話:“瞧你這當爹的說的這話,是我的大壽重要,還是孩子們的前程重要?你祖父那輩,尚是亂世,也就不提了,你父親那輩,咱們家一門七進士,你父親更是官至尚書禮部與吏部郎中,到了你這一輩,幾個兄弟裡,除了已逝的三郎,也是一門六進士,可孫兒輩的,我還沒等到他們出息,這幾個孩子,我是知道的,大郎二郎就不說了,就是四郎五郎,出了我們曾家的大門,哪個不誇的?還有小九和覺兒兩個孩子,我看著也不錯。你是當爹的,就是再艱難,也別誤了孩子們的學業。入京赴考的事,無論如何,也不能耽擱了。我還有幾年能活?總要叫我有生之年,也能看看咱們家這幾個孫子輩裡,再出幾個出息的吧?否則,將來到了地下,我如何向你爹交待?還有你三弟家的阜郎,我前兒也給你三弟去了信,讓他把阜兒送回來,秋時與二郎他們一道進京去。”
曾不疑被老夫人這一通話,說的冷汗漓漓,忙道:“母親千萬彆氣,是兒子思慮不周了。只是孃的壽辰也不能耽擱,等幾個孩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