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4/4 頁)
一所學校中世家子弟與平民學生同進同出不合於禮,所以補充道:“最好是以出身門第來劃分學校。”
這句話使得世家大族勉強接受。
王豹卻不滿意,不過墨門子弟最重實際,既然已經達到了自己讓平民百姓也能夠讀上書的願望,也就不出聲了,更何況,他對管寧還是非常的尊重的。
豈料孫邵在旁說道:“不過這學校的教材卻要仔細斟酌斟酌,那些什麼‘算術’、‘冶金’(打鐵)、‘農術’、‘木工’(工匠)‘格物’(物理初步)等豈會是聖人先王之道?哪能和聖人之言並駕齊驅?”
眾人聞言有不少人不僅為孫邵捏了一把冷汗,因為西北六縣學校的教材正是太史慈的手筆,孫 現在這麼說等於公然的反對太史慈。
不過孫 卻不擔心,因為他雖然與太史慈接觸的時間非常短,但是卻非常瞭解太史慈的為人,深知太史慈胸襟寬廣,善於納言。
王豹在旁實在是忍不住了,開口道:“孫先生所言差矣,所謂君子之學,在於‘禮樂射御書數’,齊頭並進,不可偏廢,就是孔老夫子也是因材施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各個不同,怎可偏廢?子貢經商,才可救國,一言之下,可存魯、亂齊、滅吳、霸越、弱晉……”
王豹尚未說完,孫邵便接言道:“王將軍怕是誤會了孔夫子的本意,子曰‘文質彬彬’,何為‘文’(表面)?何為‘質’(本質)?天地萬物當然有其自我執行的軌跡,但本質卻是別無二致。子貢之才實則是‘文勝於質’,他那縱橫春秋之事不也是令孔老夫子所斥責嗎?難道樊遲喜歡農桑稼穡,孔老夫子便也會去和他的這位徒弟一樣喜歡嗎?君不聞孔夫子‘吾不如老農’之語?”
王豹終非辯才,聞言不禁語塞,更何況墨家子弟原本就重行輕言,腳踏實地,那會是孫邵這種生長在齊魯大地最崇尚辯責的文士的對手?
廖化和杜遠就更幫不上忙了,孫觀軍的幾個將領都是大老粗一個,比之兩人還不如,在這種場合當然是保持沉默。
孫邵不給王豹喘息的機會,繼續說道:“‘禮樂射御書數’的君子六藝更非是那些下賤的手藝可以比擬的。豈可混為一談?”
此語一出,連管寧都不自覺的點頭,此番話算是說到在場所有文人的心裡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